第322章 有關瀛州的外交(第2/3頁)
章節報錯
在佔婆各港口停留,佔婆國官員需配合採辦補給。
第四,明商可在佔婆各港口自由貿易,並享有關稅減免,同時,享有內河航運權。
第五,大明人在佔婆領地內的人身財產需收到保護,如犯法,將交由領事以大明律法處置。
好吧,這是一份標準的不平等條約,但如果跳出後世觀念而放在當下,又是極為合理的要求,相比於那些要吃了佔婆的餓狼,這份條約已是極為良善了。
而只有這份條約生效,瀛州才有正當理由向阮氏提出交涉。
朱常瀛提前把‘瀛王之寶’的大印蓋上,交給一名外交司主事,先一步前往佔婆商談。
當天,朱常瀛釋出兩道命令。
澎湖陸軍抽調一營,海軍抽調戰艦三艘,三日內集結,五日內揚帆出海,趕赴佔婆賓童龍商館待命。
屏東陸軍抽調一營,海軍抽調戰艦三艘,集結待命。
這一次,朱常瀛準備親自去往中南半島走一遭,原來同各國簽訂的商業協議太過粗糙,需要細化。
轉回頭,朱常瀛接見了一位老朋友,蘇祿貴族,阿耶理。
正是因為這廝,瀛州同蘇祿才結為同盟關係。現而今,這位是瀛州名下僱傭軍統領,率領一支7百人的南洋叢林部隊征戰瀛州山林。
術業有專攻,瀛州軍確實不適應叢林作戰。
原本,這支部隊是為濟州島準備的,然而傳回來的情報迫使朱常瀛不得不放棄早前的想法。
濟州島的防禦很紮實,環島建有烽火臺,有官衙有駐軍,顯然朝鮮也意識到了這座島的價值,在島上馴養戰馬,只騎兵就有2百人。
這些南洋土兵過去,一個衝鋒也就散了。
騎兵可不是鬧著玩的,在任何一個國度,都是戰略力量。
本著物盡其用的原則,朱常瀛把這支部隊留在瀛州,去征服山中的不臣之輩。
這一次,朱常瀛將把這支僱傭軍也帶上,以彌補自身兵力之不足。
打發走阿耶理,朱常瀛把曹化淳叫了進來,想到濟州,北方又發生了一件很令人不爽的事。
“朝鮮同倭國簽訂的條約具體內容是什麼來著?”
“回殿下,此條約朝方稱《己酉條約》,朝方開放釜山,允許倭國設立商館,倭國每年可有20艘商船前來交易。但這種條款如同兒戲,據傳回來的訊息,倭國商船顯然不止20艘。”
不愧自稱小中華,動輒閉關鎖國,便開海也開的蠢笨。
他就不明白一個道理,海船每多走一里利潤就增加一分,去倭國交易不香麼。都是地主老爺的做派,坐在家裡等人上門收糧。
“貨物呢?朝鮮有什麼可同倭國交易的?”
曹化淳一臉便秘的說道,“多轉口我大明貨物,少量有人參獸皮等物。”
這真是能把人氣吐血啊,還有什麼好說的,朝鮮國商人利用同大明的宗藩關係,想盡辦法從大明獲取貨物而後售往日本套利。
朱常瀛在桌案上翻找,拿出去年同倭國的交易記錄。
有記載的,經北塘、澎湖、琉球前往日本貿易船隻,高達167船次!
單單生絲交易,就高達3700擔,瓷器漆器傢俱藥材象牙香辛料等等不可盡數。由於國內生絲產量有限,商人甚至從暹羅、安南等國蒐羅高品質生絲運往日本。
瀛州關稅收入中,有1\/4強都是對日貿易貢獻的。
但朱常瀛預計,走私數量仍舊十分龐大,比如朝鮮就有這麼多二五仔。
而事實上,朱常瀛同老德川的關係已經好到離譜,甚至被邀請前去江戶做客,對於瀛州名下商船,老德川甚至親自發布一則通告,並委託奄美轉交朱常瀛,以示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