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別離,蟄伏(第2/3頁)
章節報錯
但也真心為小卓高興,她有了自己的事業,不用整日圍著男人轉圈,如其他女人一樣想盡辦法的去討好男人,就是那種傳說中既溫柔體貼又不粘人的極品女人。
紅日完全掛在天際時,我同小卓施施然的回到別院。
隊伍已經整裝待發,小卓翩然站在送行隊伍中,目送我登上車架,緩緩離去。
回到王府之後,我有種物是人非的錯覺。
學堂沒了讀書聲。
工坊空空如也。
屏風另一側,不見那個不經意間口含筆頭,伏案沉思的女人。
悵然若失。
幾日之後,我把老利瑪叫來王府。
那座宅院以市價賣給了他,首付兩成,餘款則寫了借據,可以慢慢的還。
如此,我身邊再沒有可以攻訐構陷的目標了,王府暮氣沉沉沒有生氣。
這就是過於出挑的代價,搞了一個礦監,得罪了無數人,又有無數人眼紅,隨便在皇帝面前幾句風言風語,便令我疲於應付。不致命,但不堪其煩!
不能解決,那就認慫!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又過四載。
以這個時代的標準來看,我已經成年了。
我的身材體魄完全可以同前世比肩,甚至猶有過之,執殿將軍也要矮我半頭,至於我那幾位兄弟,我看他們則需要低頭俯視。
朱老大那樣的塑膠體格,我很有信心一爪子可以把他捏死。
老三朱常洵仍舊賴在京裡不走。洛陽王府似乎永遠不會完工,他的王田似乎也永遠不能湊足,朝堂依舊為此事吵的不可開交,君臣離心。
老五朱常浩至今也沒有婚配,這哥們已經二十二歲了,皇帝黑不提白不提,有大臣追問瑞王何時婚配,皇帝便問大婚的銀子準備妥當了麼?而他自己似乎也不是很急,只時不時的去內閣唸經,討要銀兩。
老六朱常潤終於在今年出宮立府,這是個讀書讀傻了的,整日愛同那些文人騷客結交,三五日便有詩會宴飲之類的,鶯歌燕舞,樂此不疲。他請了我幾次,見我不去也便越發的疏遠,反不如朱老五常在我府裡走動。
人各有志,強求不得。
四年。
北塘人口已經超過八千人,人不能再多了,再多就需開府立縣,設立有司衙門了。
即便這樣,從地方至中樞也不停有人在彈劾我,想要從這塊肥肉上撕咬幾口。為了買平安,我每年貢獻給皇帝的方物價值超過五萬兩!
他這麼多兒子,別人都是伸手要錢,唯獨我用錢砸他。我若是他,屁股底下的位置留給誰還用想麼?但顯然皇帝老子沒這個想法,就認準了朱老三。
他的這個想法匪夷所思,至今我也沒明白他選擇繼承人的標準是啥?就很隨意,似乎沒有標準。
此外,王府在北塘也有著諸多產業。
船塢六間,造船工匠接近七百人,王府獨家經營。
紡紗、織布、印染等紡織作坊十餘家,車馬行三家,傢俱作坊兩家,雕刻作坊八家,這些都是暗中有王府份子的,在我看來就是股份公司。
這裡邊小卓居功至偉,工匠家的女人也不是閒人,她們沒有土地可以耕種,但大多都會購棉紡紗,再將棉紗轉賣給織布作坊。
京畿山東棉紡雖比不得松江,但也絕對是冠絕北亞的,朝鮮、北部諸族都是極好的貿易物件。
這麼大一塊肉怎麼可能放過呢,我同小卓一合計,為毛不自己搞?
陸陸續續的,從各地招攬來十幾家小作坊,注資擴產,約定分成,劃定稅額,生意做的風生水起。
北塘所產的布料,有小一半轉賣給朱老五背後的商行,由他們向西北販賣,餘下則由王府船隊販賣去朝鮮,或者轉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