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人不準傳達姓名,此時不便告知。馮佔海這一琢磨,聽著也不像是謊話,因為早在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前,張少帥已經內部訓示過不準抵抗的意思,東北軍上上下下都是心知肚明。或許真是張少帥又要不抵抗,又不敢擔罵名,馮佔海想想,這倒也蠻合情合理的,又要當婊子,又不想拆牌坊嘛。
不過,馮佔海還是多少有些懷疑,吉林城離長chun足有100公里,也沒聽說日本人要來吉林城。怎麼還沒個風吹草動,自己的部隊卻要巴巴的撤出城去呢?
很多人都說政治是演戲,熙洽顯然是個很優秀的演員。馮佔海雖然有所懷疑,可是畢竟熙洽解釋得合情合理,而且,熙洽畢竟還是吉林省的最高軍士長官,馮佔海只好乖乖的聽話,帶著他的衛隊團出了城。另外一支駐軍,25旅的兩個團也隨之撤走。
可馮佔海團長恐怕做夢都沒想到,就在20日下午他們撤出城去的時候,關東軍根本就還沒準備好要向吉林城進兵呢。多mén現在只能chou調出800多關東軍,還不到一個大隊的兵力。這個時候,關東軍也好,日軍其它部隊也好,戰鬥力遠沒有抗戰初期那樣強悍,多mén也沒有傻到想拿800多人去和幾十倍的東北軍去硬撼。
不過,既然熙洽這麼配合,那不去撿這個現成便宜可真是大傻瓜了。第二天早上3點,關東軍才下達了向吉林進軍的命令。上午10點,日軍才坐火車開向吉林城,下午5點半,日軍兵不血刃佔領了吉林城。
100公里的鐵路,多mén竟然在沒有發生戰鬥的情況下,還要用7個小時走到,這很能說明問題。多mén很懷疑這是東北軍的圈套,因此,在半途一度停下來,猶豫不前。還是在見到了熙洽派去聯絡的吉林警務處長王之佑,才奓著膽子下令向吉林進發。
日本人21日進吉林城後,熙洽行事再無顧慮,頓時下子如風。他下的第一手棋,是重組軍政機構。因為之前,他的身份僅僅是邊防軍長官公署的參謀長,能指揮軍隊,但不能chā手民政。26日,熙洽召集還在省城沒跑的官員,宣佈把軍隊和政fu機構合二為一,28日,正式成立了吉林長官公署,自任長官。這就是九一八之後出現的第一個偽政權。
招牌打出去了,但是沒有實力是不能長久的。要有實力,那就得搶錢搶糧搶地盤。luàn世之中,要想能搶到錢糧,佔到地盤,首先就得有軍隊。省城有日軍保駕,安全不成問題,但如果不能拉攏吉林省其他駐軍,那麼沒兵沒將的熙洽,就跑不了政令不出省城的尷尬境地。
九一八事變時,東三省裡面兵最多的,就數是吉林省,整整七個步兵旅,一個騎兵旅再加一個衛隊團。
吉林省當時分為四個道。吉林長chun等地是吉林省的jing華地區,叫吉長道。不算特種單位,駐紮在這裡的是兩個旅一個團。
其中一個旅是張作相的起家老本25旅,旅長張作舟,是張作相的族弟。三個團一sè的捷克步槍,裝備最齊整。5200人,5100支步槍,重機槍18ting,輕機槍38ting,迫擊炮34mén,步兵炮12mén。正是這個旅的任yu山團在長chun南嶺兵營堅決抵抗,奮戰日軍,不算打傷的,一傢伙打死日軍四十多名,擊斃日軍中隊長倉本,造成九一八當夜日軍最慘重的傷亡。不過,任yu山團損失也很大。
另一個旅是獨立23旅李桂林部,這個旅兵員5560名,步槍4921支,重機槍32ting,但不像25旅那樣裝備有輕機槍,6mén迫擊炮,4mén山炮。九一八當夜寬城子兵營被襲擊,戰死的營長傅冠軍就是這個旅的,駐在城內的一個營還被日軍繳械。旅長李桂林還兼著吉長鎮守使。
衛隊團就是前面說的馮佔海任團長的衛隊團。按日本人戰前的情報,這個衛隊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