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以大烏里車站為核心,修築了大量永久工事,如果我們主動進攻滿洲里對面的蘇軍,在他們的飛機和重炮打擊下,即使取勝,也必然是傷亡慘重。而且還必須要在四天內結束戰鬥。”

“蘇軍東西兩個叢集相距2000公里,如果兩地需要相互救援,就是坐火車最快也要四天以上。如果我們要全殲西線蘇軍,給我們的時間只能有四天時間,這還沒有算我們取勝後的疲憊之師拖離戰鬥的時間。否則被來援的蘇軍咬住,我們可就得吃大虧了。甚至很有可能我們四天之內無法消滅西線蘇軍,最後被來援的蘇軍和西線蘇軍內外夾擊與滿洲里地區。”

“鑑於上述原因,我們不能主動進攻大烏里地區的蘇軍,這也是我們在這裡掩蔽待機了一個月的原因。我們的計劃是,要等到西線蘇軍開始進攻滿洲里時,再突然出擊,把蘇軍主力聚殲於野外。因此,根據這一指導原則,我們制訂了了兩套作戰計劃。下面由作戰處夢處長給大家介紹作戰計劃。”

夢曦從皮夾裡拿出作戰計劃走到掛起來的滿洲里地區軍用地圖前,指著地圖說:“第一套作戰計劃是假設蘇軍以主力大舉進攻滿洲里,一旦蘇軍發起攻擊,我們即以補充一師第一、第二兩個團、炮兵團和補充一師師屬偵察營、警衛營、通訊營及騎兵旅一、二兩團組成第一集團,共二萬八千餘人。由補充一師師長徐放為第一集團總指揮,在兩天內沿呼倫湖以西越過國境,cha到大烏里後方,封鎖滿洲里至赤塔的鐵路,阻擊任何來援的蘇軍。同時以主力從背後卷擊大烏里地區的蘇軍指揮機構,摧毀其機場和後勤機構。”

“由補充二師、補充一師其餘部隊、騎兵旅其餘部隊組成第二集團,共六萬餘人。由李副參謀長任第二集團總指揮,在蘇軍開始進攻滿洲里兩天內,包圍進攻滿洲里的蘇軍;由第一師所有部隊組成第三集團,共三萬五千餘人,為主力打擊集團,在開戰後,即迅速趕至伊敏,乘火車經海拉爾至滿洲里參戰。由於第二集團最大口徑的迫擊炮只有82MM,更沒有山炮,缺乏重武器攻堅,在包圍蘇軍主力後,可以不進行攻擊,只要圍住蘇軍即可,待一師到達後再行消滅蘇軍。”(!)

第二百一十三章 大戰序曲 劍指滿洲里(二)

夢曦指著地圖說:“由於兩個月前,蘇軍進攻過扎賚諾爾,因此,司令認為蘇軍很可能同時發起對滿洲里和扎賚諾爾兩地的進攻,意圖將滿洲里、扎賚諾爾、海拉爾三地的東北軍分割開來,再逐一殲滅,。()所以我們根據司令的建議又制定了第二套作戰計劃。”

“具體計劃為:第一集團任務不變;第二集團在包圍進攻滿洲里的蘇軍時,要以部分部隊阻擊大烏里和扎賚諾爾兩地向滿洲里進攻,意圖為其被圍部隊解圍的蘇軍;第三集團趕到扎賚諾爾後,即以一部與駐守扎賚諾爾的東北軍一道圍殲扎賚諾爾地區的部隊,主力部隊要迅速越過扎賚諾爾,進抵滿洲里,會同第二集團消滅進攻滿洲里的蘇軍。”

“這兩個方案的要點,就是第一集團要等到第二集團包圍滿洲里的蘇軍後,再向大烏里地區的蘇軍發起進攻,那時他們在後方的防禦部隊會很少,根本就無法完成堅守的任務。另外,這兩個方案也有一個共同的弱點,那就是防守滿洲里和扎賚諾爾的東北軍必須要頂住蘇軍的進攻,堅守兩天以上,否則我們的部隊無法趕到預定位置。”

“蘇軍的進攻有飛機、坦克和重炮支援,用司令的話說,‘是立體進攻’。這樣的戰鬥不要說是東北軍,就是我們第四路軍也沒有經歷過,防守兩天難度很大。為了保證滿洲里和扎賚諾爾兩地的東北軍能頂住蘇軍兩天的進攻,那裡的防守力量還需要加強。我們給駐海拉爾的胡毓坤去電,要求其向滿洲里和扎賚諾爾增兵,胡毓坤以海拉爾防衛力量空虛為藉口,不肯向滿洲里和扎賚諾爾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