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命,只好違心地接受。

無奈的孫父,只好退而求其次,這次宴請宋哲武,就是希望宋哲武能夠對自己的兩個兒子多加看顧,以後有機會在把倆個兒子想辦法調出來。在孫父看來,在政府裡當官,可是要好過在一個地方軍閥手下做事。

可是經過這次宴請宋哲武,孫父徹底改變了他的想法,以他幾十年的商海經歷練就的精明,他明顯感覺到宋哲武絕非一般的軍閥可比。

在孫父的眼中宋哲武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軍閥,他可以說服李明華和王學智,卻說服不了他。如果沒有他宋哲武的命令,孫父不相信會有人能指揮得動第四路軍,就是蔣介石親自來都未必可以。第四路軍可以不服從國民政府領袖的命令,卻必須服從宋哲武的命令,這不是軍閥是什麼?

可是這個軍閥又絕不是一般的。普通軍閥,這個人竟然同南京政府關係很好!就說這次宋哲武能請得動何應欽,就很說明問題。何應欽可是中央軍裡的二號人物,在當年蔣介石下野時擔任過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領導過黃埔系。這樣的人竟然會親自替一個軍閥向南京兵工署要人!而且,在當前裁軍的大背景裡,第四路軍大肆擴充部隊,竟然還能得到蔣介石的認可!

宋哲武說他會有一個屬於他。的地盤,在孫父看來一定會是一個省,這要是沒有蔣介石的承諾,宋哲武也是不會說的,這樣年紀的人就能當上一省的主席,那可是不得了,兩個兒子跟著他做事也許要比在南京兵工署要強上很多。

最讓孫父感到意外的是,這個宋哲武竟然對有學。問的人求賢若渴,這從他努力招募自己的兩個兒子,以及苦口婆心、耐心勸說誘導,招攬李明華和王學智就可以看得出。如果說自己的兩個兒子到宋哲武那裡去,還都是多少有些意外的話,那麼對李明華和王學智的強烈渴望之情可就不是宋哲武的隨意行為了。一個軍閥這麼四處招攬人才要做什麼?只能說明宋哲武所圖非小。孫父甚至一度對兩個兒子的前途有些擔心,害怕受到宋哲武的連累。可從宋哲武的所作所為來看,他又不像一個心懷異志的人,至少現在還看不出他有同中央對抗的意味。應該是真如他所說準備抗戰,這樣就會是走合法道路,那樣的話兩個兒子跟著宋哲武就是一件大好事!所以這一場酒宴,孫父喝得十分痛快,也十分高興。

看著早已急不可耐、正在商量著各自的研究和準。備方向的李明華、王學智和孫家兄弟四人,孫父只是笑著讓人給他們準備茶點,不要打擾他們。

宋哲武更是高興得很,一頓酒宴就招來了兩個。他最急需的人才。宋哲武一高興,酒喝得就多了些,孫家父子都有些酒量,酒宴上連連敬酒,興奮的宋哲武是每敬必幹。等到他和李文田離開孫家時,酒量極大的宋哲武已經有些醉意了。

兩人這次來赴。宴都穿的是便裝,只有葉青帶著幾個衛士或前或後地跟著,宋哲武也不騎馬,拉著李文田散起步來。

李文田透過這次酒宴,對宋哲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上次在武勝關兩人交談後,李文田雖然決定跟隨宋哲武,可是心裡卻並不認為就憑宋哲武一己之力,就能抗擊住日本人,只是抱著一種軍人的使命感和慨然赴死的氣概,很有些悲壯的意味。可是這次李文田可是真正的相信了,宋哲武不僅在軍事上有充分準備,就是在經濟、科技上也有他自己的計劃。在李文田看來,現在全國大概也只有宋哲武一個人是最清醒,也最實實在在做著抵抗侵略的準備。

李文田雖然也是三十多歲的年紀了,可也被宋哲武方才的一番話說得熱血沸騰,他現在也是急著要為第四路軍的發展出力。

有些微醉的宋哲武沒有注意到李文田的心態變化,兩人一邊散著步,一邊閒聊著,不知不覺來到了新兵訓練場。

這個新兵訓練場原來是北洋時期就有的一座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