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話間已經到了鎮。宋哲武又想起一件事。|蓉:“昨晚馮玉祥指責我們無故滯留南的電報。都轉給蔣委員長和閻錫山了吧?他們是否回電?”
“昨晚就已經按指揮的命令轉發給武漢和太原。只是一直沒有回電。我看實在不行。我們就先推到韓身上。反正他的手令在鄭州我已經給西北軍委任的市長看了。”陶蓉看看手錶接著說:“這個藉口我估計武漢和太原方都不好找。現在這個時間蔣石和閻錫山可能還沒起床呢?就是回電大概也的再等等。”
宋哲武想了想:“蔣委員長和閻錫山要是不想法都推給韓復恐怕不行。馮玉祥一逼。韓復就的撤回他的手。我的意思要安排人把鄭州的防務儘快摸清楚。一有事我們也好儘快的採取應對措施。另外。再給武漢去電。所有關孫良誠部的情報都要轉給我們。現在鄭州的龐勳單力孤。還不敢對我們怎麼樣。可一旦山東孫良誠的幾萬人開過來就好說了。”——
~~
吃早飯。宋哲武騎著他的大白馬帶著李如娟梁璧葉青等衛士和警衛連直奔花園口。知道宋哲武去花園口如娟也很想看看黃河。宋哲武就把她也帶來了。
到花園口時哲突發奇想。訴梁派人去知張亞飛。自己則直奔黃河鐵橋。他抑制不住想看這座著名鐵橋的願望。前世因為抗戰時炸燬鄭州黃河鐵橋。至還在花園口炸堤放水阻敵。在網上爭論不少所以宋哲武對黃河鐵橋知之甚深
遠的就看到鐵橋的南端橋頭四周都用沙包堆起了防禦陣的用於有宋哲武。守衛鐵橋的一營長劉洪並沒有阻攔。宋哲武把警衛連留在橋頭。只帶著李如娟梁璧葉青和他的貼身衛士們上了鐵橋。
黃河大鐵於月正式開工建造。總長共1。出去兩端兩空共有一百零一橋墩。整個大橋都是由鋼樑|梁搭設用螺固定遠遠看去巍峨。宋哲武前世也曾經來過這裡。不過這裡只剩下了幾個橋墩。
他們這次來湖北時過橋正是晚上。李如娟梁和葉青等士們是第一次仔細觀看座著名的大鐵橋。一個個都吃驚的長大了嘴巴!
眾人東瞧西看的又摸又是敲的驚了半晌。葉吸著涼氣說:“我原以為我們滄州開寺前的“鎮海吼”|兒(倍兒:天津滄州一帶的方言。有很非的意思)重了。沒想到這整|橋都是鐵。這要多重啊!”
終於見到這座中國這個時代最著名的大鐵橋。一睹其真容。
哲武很是興奮。眾人驚訝的情。開著玩笑說:。用你們那兒的方言來說。你這就是老坦了(沒見過世面)。你們滄州的“鎮海吼”雖然有近千的歷史。可是全重只有不到三十噸。這整座鐵橋三千多米長。除了橋墩都是鋼架結構。全重最少要有十幾萬噸。建這座大鐵橋當時可是花了二百六十多萬兩白銀。”
“二百六十多萬兩”這個數字…一次引起眾人的。
宋哲武面色凝重的著橋下寬廣渾濁但氣勢磅礴的黃河說:“黃河水流湍急。含沙量大。歷史上素有“天下黃河不橋”的說法。在黃河上建橋難度很大。所以至今在黃河上也只有鄭州黃河鐵橋濟南濼口黃河大橋和蘭州的公路這三座橋樑。濟南和蘭州的鐵橋都是德國公司修建的。而我們腳下的這座鄭州鐵橋是比利時公司修建。最先設計京漢線時。原本是在開封過河。不是在鄭州。當年主持京漢鐵路修建的是湖廣總督張之洞。他認為開封一帶的黃河。是著名的“懸河”。被稱為黃河的“豆腐腰”。如果京漢鐵路選擇從開封過河。不但建橋投資大。建成後的風險也大。應該在澤這個“黃河上游灘窄岸堅經流不改之處。作橋以渡河”。京漢鐵路這才了個彎繞過封。最後選在這裡建橋。黃河水流險急。施工困難。加之河床細沙土層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