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即使在“中東路事件”時,zg黨內也不是沒有反對的聲音,最著名的反對者就是曾任總書記的陳獨秀。陳獨秀當時給中央寫信說,“這樣做,會使群眾認為我們只是盧布作用,而不顧及民族利益。”,陳獨秀這個敢於公然跳出來的人,也因此被開除出黨。

不過,即便這樣,這封通電的發表也讓蔣介石如獲至寶,他第二天就把這封通電和北蒙大捷的戰報放在《中央日報》的同一版面發表。

這封通電也同樣如蔣介石所料,在國內引發悍然大*。

以《中央日報》為首的媒體,對這封通電進行了連篇累牘的攻擊譴責,甚至一些著名的民主人士也發表文章批駁這封通電。這也讓部分城市的學生把矛頭轉向了zg,部分城市的遊行學生更是喊出了支援中央攘內安外的政策,先剿滅赤匪的口號——

南京,憩廬蔣介石官邸。

在蔣介石寬大的辦公室內,蔣介石臉上罕見地掛滿溫和謙遜,甚至還能看出些許感激的笑容,目送著幾位客人依次走出他的辦公室。

能作為客人來到蔣介石在憩廬辦公室的人,自然都不是普通的人,而能讓蔣介石親自恭送,身份更是極為高貴,這幾位客人的身份顯而易見是很特殊的。

只不過當最後一位客人的身影,被那散發著天然棕色、紋理優美清晰的由美國進口的櫻桃木製作的木門遮擋住的一霎那,蔣介石臉上那人見人愛的笑容瞬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則是一臉鐵青。蔣介石的一雙眼睛更是毫無顧忌地**著無窮的怒火,緊握的雙手更因為用力過猛,以至於骨節間都顯出青白色。

被憤怒的蔣介石剛剛送走的是南京政府監察委員張繼、立法院副院長譚振、北平研究院院長李石曾三位國民黨響噹噹的元老。

這三人是來勸他蔣中正取消和胡漢民反目的約法、放棄事實上的**,並在黨內實行民主,以及和在廣州另組政府的汪精衛冰釋前嫌、提前召開國民黨四大全會、選舉國民黨新的政治領袖等等。

這件事,如果是放在以前,蔣介石是絕不會給這些人好臉色的。

可是今日不同以往,蔣介石因一時激憤,在試圖訂立約法以總攬權利,以免胡漢民等一干元老掣肘的這件事上,和胡漢民發生了激烈的衝突。蔣介石一怒之下,軟禁了胡漢民,這讓國民黨內的元老們十分不滿,剛剛收攏起來的國民黨各派別,又重新倒向了汪精衛。

在現在這種對蔣介石很不利的情形之下,面對這些和自己離心離德的黨內元老們,蔣介石不但不能再採用對付胡漢民的辦法,還得放下身段向這些元老們耐心解釋自己的友好初衷,並不得不忍辱負重地向這些元老們頻頻“暗送秋波”、大肆釋放善意。

這讓心高氣傲的蔣介石感覺蒙受了巨大的羞辱,而最讓蔣介石感到無比憤怒的,還是他偏偏還不能把這些不僅背地裡辱罵他蔣中正,甚至還敢在公開場合公然和他分庭抗禮的人怎麼樣。

蔣介石很清楚,他在黨內的資歷和這些大佬們相比還是太淺,老一輩的黨內同志仍示他蔣中正為“軍事”的而非“政治”領袖。在這些元老們看來,汪精衛才是國民黨當然的、甚至也是唯一的政治領袖。

也正因為如此,幾年來,黨內對他不服或不滿的大佬們,總是不斷地聯絡地方實力派,挑戰他蔣中正所獲得的中央政權的合法性。他被迫四處征討,以期實現一直以來他所希望、期盼的統一大業。

難道僅憑一個先總理的政治遺囑起草人的名分,就是天經地義的國民黨政治領袖?對有著這種看法的黨內同志,蔣介石是嗤之以鼻的。

在蔣介石的眼中,汪精衛只不過是一個外表光鮮的金字招牌罷了。他既無能力,也無手段,更無智慧來領袖全黨,更遑論領袖全國了。

他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