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地的一個小官吏。明朝官員的俸祿是低的可憐的,一般的小官吏如果不貪腐,家人都養不活,鄭一官的父親比較廉潔,所以當家裡的小孩多起來的時候,這個家庭的生計就難以維持了。
鄭一官十七歲的時候,由於家裡生計艱難不得不帶著兩個弟弟去澳門投奔從事海外貿易的舅父黃程。他很有經商頭腦,外語天賦也不錯,跟隨黃程幹了三年之後,不但幫黃程把生意打點的妥妥當當的,還學會了荷蘭語和葡萄牙語。
黃程見他學的差不多了,就把他送到日本平戶的華僑李旦門下。這李旦可不簡單,他是當時最有勢力的海商之一,資本雄厚,而且還有自己的船隊。鄭一官到了李旦門下之後更加勤勉了,對李旦更是“以父事之”,李旦看他能幹又可靠,便將他收為義子,將一部分生意交給他打理。
鄭一官自此飛黃騰達,逐漸成為當地華僑的領袖,並且得到了德川幕府的優待,成為當時日本的顯赫人物之一。
有一句俗話叫做: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由於鄭一官會荷蘭語和葡萄牙語,李旦乾脆將與荷蘭人的交易全部交給他打理,鄭一官又搭上了荷蘭人這條線。
那個時候荷蘭人正在和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爭奪海上霸權,為了壟斷對日貿易,荷蘭人竟然培養鄭一官去當海盜,專門劫掠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從東南沿海發往日本的貨船。
從此鄭一官開始了亦商亦盜的生活,在日本人和荷蘭人眼裡,他是名聲顯赫的大海商,生意龐大、富甲一方;在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眼裡他卻是一個臭名昭著的大海盜,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鄭一官亦商亦盜的在海上混跡了兩年之後逐漸擺脫了荷蘭人的控制,開始自立門戶,李旦去世之後他又繼承了李旦的大部分遺產,逐漸成為東南沿海最大的海商和海盜。
後來他又從內地招來了鄭興、鄭明、鄭彩、楊耿、陳暉等部將,合稱為“十八芝”,他也將名字改為鄭芝龍,不再叫鄭一官。
天啟末年,閩南發生嚴重旱災,鄭芝龍趁機襲擊福建沿海地區,招攬災民前往臺灣開荒種地,沿海饑民和無業遊民競相投靠,動輒數萬人,鄭芝龍的勢力開始急速膨脹,治下民眾達到幾十萬,軍隊更是發展到了十多萬!
那個時候大明可謂內憂外患,西北的農民起義和東北的後金鐵騎攪的整個大明風雨飄搖,根本就無力來剿滅海盜,只能招撫。
崇正元年七月,鄭芝龍接受福建巡撫熊文燦的招撫,率部降明,任“五虎遊擊將軍”,坐鎮閩南,為大明守備沿海,以防海盜、倭寇還有荷蘭人的進攻。
到崇正三年二月,鄭芝龍基本剿滅了福建沿海的海盜和倭寇,因功升至福建總兵,擁兵十多萬,戰船上千艘,威震東南!
同年六月,他將愛子鄭森從日本平戶接回福建老家,為其聘請了科考出身的秀才,進行啟蒙教育,然後又把他送到南都金陵增長見識,激發他好學上進。
本來說好了過年之前一個月就要回來的,但眼看著就要過年了,愛子鄭森不但沒有回來,還讓人捎回來一封家書,說什麼:皇上請你前來南京一聚!
皇上現在正在南京,這個不用懷疑,福建也屬於江南三省,轟轟烈烈的抓捕行動持續了將近一個月,連平民百姓都知道,這是皇上在抓捕反賊呢。鄭芝龍可不是平民百姓,他不但知道皇上在抓捕反賊,還知道皇上在拼命抄家,甚至連皇上在清除東林黨的反對勢力他都知道。
去還是不去呢?畢竟自己是海盜出身,又擁兵十多萬,萬一皇上翻臉,那可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換成是其他人或許會難以抉擇,甚至壓根就不敢去,但鄭芝龍只考慮了一盞茶時間就決定:去。
鄭芝龍天生就是個投機分子,對局勢的判斷有獨特的眼光,一旦他認為有利可圖,便會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