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撤兵的旨意已經傳到了江寧,內院大學士洪承疇被授予“招撫江南各省地方總督軍務兼理糧餉”,俗稱江南總督,和平南大將軍勒克德渾一起正在趕往江寧的路上。

江南的夏季,天氣炎熱潮溼,八旗勇士根本適應不了這樣的氣候,都盼望著早日回到北方避暑。西路軍的阿濟格上個月就奉旨返回了北方,這讓多鐸簡直心急如焚。

可是江南各地因剃髮引起的叛亂還未徹底平定,即使多鐸再著急,也無法帶兵北歸。這才是多鐸聽聞劉良佐敗績如此憤怒的原因。不過此時劉良佐叛逃的訊息還未傳來,若是聽到劉良佐又背叛了大清,估計多鐸會氣得更厲害。

其實七月份的形勢比上個月已經好了很多。在貝勒博洛、固山額真李率泰等人的傾力圍剿下,松江蘇州嘉定等地的叛亂已經平定,眼下江南各地就剩下了江陰這一個釘子。

李率泰已經率軍趕往江陰,貝勒博洛也正從松江趕往江陰平叛。

李率泰和博洛兩路大軍加起來有八萬餘人,其中八旗兵就有近兩萬。可這還不夠,多鐸決定親自帶兵從江寧出發,趕往江陰平叛,他要以泰山壓頂之勢平定江陰的叛亂,殺光江陰所有的百姓,以為後來者戒!

七月十日,多鐸只留下少量軍隊守城,帶著一萬八旗三萬綠營出了江寧,沿著長江水路並進,往江陰進發。七月十二日行經鎮江,命令京口總兵馬得功率領所部隨行,他屬下的兵力達到五萬餘人,船隊在江中迤邐數十里。

在鎮江時,多鐸聽聞劉良佐叛逃常州失守,不禁大驚,要知道常州可是府城,又卡在京杭運河要道之上,其地位遠非江陰這座江邊小城可比。多鐸再顧不得江陰下令全軍在鎮江進入運河,沿著運河水陸並進往常州開去。

劉肇基坐鎮常州城中,敵情司的細作不斷把訊息送到常州。七月十日的時候,他已經得到李率泰數萬大軍快到無錫的訊息,無錫到常州只有一百多里,劉肇基再不敢怠慢,下令停止物質的收繳,全軍撤出常州。

這十多日來,劉肇基在常州收繳了大批的物質,運送銀兩糧食的船隊鋪滿了從常州到江陰的河道,再從江陰進入長江運到靖江,由靖江運回崇明。

在從崇明出發之前,任思齊已經反覆告誡,他的第三鎮出兵的目的並不是攻城略地,而是以靖江島為根基,援助江陰義軍同時,依靠錯綜複雜的河流襲掠各方,為崇明收集糧餉物質。崇明是一座江中孤島資源短缺,如若沒有外部的輸血,崇明的二十多萬軍民根本無法生存。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收集錢糧物質遠比援助江陰更為重要。

而劉肇基也沒有辜負任思齊期望,在常州各地,他派出軍隊攻佔了宜興武進屬縣,從縣府庫房裡繳獲了銀兩五萬兩,糧食十萬擔。在這十多日裡,又查抄了投降滿清的官紳的家,繳獲銀兩加起來有二十萬之多,糧食物質不計其數。

第四百五十三章 出征

崇明

任思齊帶著沈廷揚、李彥直、陳子龍等人站在碼頭,為即將出發的茅十八船隊送行。

李率泰率領數千八旗三萬綠營已經到了江陰,正在日夜不停地圍攻江陰城。而據敵情司哨探報告,在東面,滿清貝勒博洛也帶著一萬餘八旗四萬綠營離開了松江,正趕往江;西面,滿清豫親王多鐸親自統率六萬大軍自南京出發,已經到了常州,常州的劉肇基早已帶隊退回了靖江。

滿清三路大軍近二十萬以泰山壓頂之勢壓向江陰,江陰的形勢岌岌可危,隨時都有陷落的危險,必須得立刻派兵援救、並伺機撤出江陰的軍民了。就在前不久,任思齊多次派人趕往江陰,勸說閻應元、陳明遇,早日從江陰撤退,可是都為二人拒絕。

現在江陰的局勢如此危險,雖然不明白閻陳二人為何如此堅持,任思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