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磋商和報價,最終達成以8000萬收購95%的協議,將公司轉讓——剩下的5%,該集團繼續持有,並表示能夠提供政策上的便捷,也屬於一種投機方式:失敗了無所謂,贏了小賺。

孟謙也正好需要政策關係,他給鑫華醫藥的定位是仿製藥研究,不搞價值連城的專利藥,合作無傷大雅。雙方愉快的簽訂了協議,鑫華醫藥正式成為富國製藥的子公司,負責日常運營管理。

走到這一步便剩下技術,仿製藥最難的地方。

但對孟謙很輕鬆,他可以先用專利藥來研究,再跟腦海裡的技術對比,很神奇的就找到答案。口頭上說是仿製藥,其實它就是專利藥,反正專利保護期已經過去,孟謙便順手牽羊,不用白不用。

====

ps:今天的兩更提前放完了,為下週衝榜求票!最後一次衝新書榜了,書的成績一般,不奢望別的榜單。希望喜歡這本書的書友,都能來投推薦票。最後感謝一直以來投票支援的書友們!

第056章名氣大的好處

鑫華醫藥的基礎非常完善,實驗室、裝置、人員方面都分配合理,唯一讓母公司決定出售它們的是不賺錢,耗費數年研製的成果,卻屢次被其它的競爭者擊敗,連年虧損,無奈下只能賣掉。

富國製藥接手後,第一步就是調整和改革。原先的研究成果孟謙不稀罕,全部扔掉不管,而公司結構暫時保持原樣,因為研究型企業看中技術,管理還在其次。研究團隊才是重點照顧區。

有現成的團隊,孟謙輕鬆很多。

他花了幾天時間來熟悉隊伍、工作環境,並考驗專業技術。

另一方面,孟謙成功利用人格魅力和資金,把張克池推薦的專家挖來。

專家名叫張棟樑,四十出頭,是那位老教授的兒子,留過洋,專業集中幹細胞生物技術方面,有博士學位,其專業知識十分突出,也有能力管理團隊。老教授舉賢不避親,有能力就上。

孟謙先撥款三千萬:“裝置、人員方面,都可以挑選最頂尖的,資金不是問題,只要能夠拿出成果。”

資金確實不是問題,如果能夠“不老”,孟謙甚至能把富國能源賣掉。相比活得更久、活得更年輕,錢又算什麼?

所以三千萬只是第一步的投資,後面的效果若能達到預期要求,三百億,三千億對他都不是問題。

這股底氣,也是打動張棟樑的原因之一:“如果能夠保證資金的充足,這項技術遲早會迎來曙光的。”

“我相信會的。”孟謙不光有資金底氣,還有技術實力。

……

數天後,孟謙開始讓實驗室立項。

在仿製藥專案上,他也成竹在胸,有了合適的目標:三項仿製藥。

孟謙有個強大優勢:仿製的處方工藝研究,完全跳過。這通常會花費半年左右的時間,但他已經掌握正確方案,便就直接來到質量、穩定性、藥理毒理的研究上,預計耗費半年時間。

只要結果沒有差錯,搞定就可以遞交材料去申請,跟著再搞個一年左右的臨床研究——這裡就成了例行公事,雖然知道它是對的,但得要相關部門放心,最終的結果上交後,才會批准上市。

全程預計18個月,每年的市場幾十億,是個短期投資。如果能夠爭取到政策方面的綠燈,藥品也有質量保證的話,一年或更快都行。孟謙沒想太遠,把第一種方案交給實驗室,讓他們開動。

而幹細胞專案裡,向下監督、向上負責的人,暫定為張棟樑。

這是孟謙的首個考驗,如果證明他們合作默契,進度滿意,他就砸錢開工;如果出現問題,他就得再調整,混吃混喝的開除。目前是試水,以結果論好壞,有能力的留下,沒能力的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