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這方面我可以負責。”李華毛遂自薦。
黃亮同意:“由你全權負責。”
“我會拿出滿意的結果。”李華很自信,這是個絕好的立工機會,一旦搞定,日後升遷就是資歷一份。
……
華威的大老總下命令後,談判加速。
華威想要長期協議,富國能源卻打著出名後提高價格的小算盤,雙方扯皮許多天,最終各自退讓,達成初步意見:富國能源將提供給華威的旗艦機型x7的電池,華威有協助宣傳的義務。
華威要求高階電池繫結x7機型,同時它們還擁有日後優先合作的權利(同等條件下);定價方面,新型電池的採購價為125元,華威的第一筆單子需求量是30萬塊電池,合同金額3750萬元。
這125的採購價是非常高的,大型手機商對電池的採購花費在30到40左右,某些品牌能壓到10元(b類次品為多);而以網上披露的資訊,三星和蘋果機型的電池成本,在3。5美元到6美元之間。
但新興技術,得考慮容量翻三倍、支援更強的快充,以及技術領先優勢,它製造成本都60了,再加上技術成本(雖然很少),盈利空間等等,125雖然高,但也在華威能接受的範圍內。
後面還有一些詳細內容,規定雙方的權利義務,條條框框。從書面上看,華威是賺大了,全球首款新型電池,獨家使用和釋出,產量繫結x7機型。可對於華威來說,卻不怎麼值得高興。
富國能源的小算盤很厲害,它們現在搞低價供應,是想要利用華威的名氣和釋出會造勢後,提升自身的價值。默默無聞狀態下的它們,估值十個億,等出名後,百億、數百億都輕而易舉。
華威很想搞長期合作,最好是全國獨家的,如此它們就可以輕而易舉的幹掉其它競爭對手。但富國能源死活不肯,最終只是退讓答應首批合同結束後,優先與它們談判後面的合作,這什麼意思?
無非就是等出名後,漫天要價!
但不爽歸不爽,畢竟已經爭取到頭籌,它們還有優先合作的權利,只要不出太大的意外,它們今後將會達成長久協議,華威年產6000多萬部手機,都將裝備新技術,它們滅掉同行的野心,急速膨脹。
而富國能源在談判後,全體上下一片歡慶,合作有了,出名將不在話下,還贏得了第一筆3750萬的資金——這只是30萬塊電池的供應單子金額。華威年產超過6000萬部,這意味著什麼?
理論七十多億的營業收入!
====
ps:求票!
第033章前輩的經驗
合作協議擬定後,雙方律師登場,逐條逐句的解析一遍,一直到都沒有疑問後,敲定日子進行簽約。簽約日,作為公司老總的孟謙出面,華威也派出他們的高層來,全球副總級別的。
不到四千萬的單子,若在平時並不值得這麼大的高管現身,可這是新型電池,關乎未來的利器。雙方目前只是簽訂了短期獨家合作的協議,未來飄搖不定,華威方面的態度,無疑是一種示好。
對方客氣,孟謙也跟他們客套。表面上就是交流愉快,相處融洽,在一派祥和氣氛下籤訂了合作協議,再開香檳碰杯,為下一次合作做準備……雙方的各懷鬼胎,完全掩埋在笑容背後。
合作順利完成後,孟謙放鬆下來。
有高興,也有自豪,一家成立也才兩個月的企業,竟然能敲定三千多萬的單子,甚至連他們的工廠都還沒有完全搞定建造。超前科技的魅力的確無窮,也為將來的一炮而紅打下了基礎。
之後孟謙犒賞三軍,請客吃飯。
地點選在某家星級酒店,公司運作的功臣都悉數到場。孟謙作為老總,也帶頭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