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國時期卻是不少,因為在景耀六年蜀國滅亡時的人口才是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
從這裡大家可能會看出,為什麼近六十萬人口的一個漢中郡,卻只有五千士兵,這個數字確實太少了。在東漢的制度下,軍隊隸屬於中央,各州郡的軍隊數量很少,一旦那個地方發生戰亂,當地政府必然無力鎮壓,這時便需要皇上派一位將軍手持虎符,可以調動各地兵馬,再進行鎮壓叛亂。
當然,這樣的方式既有好處也有弊端。好處是加強了中央集權,使得各地的勢力變得微弱,無力和中央對抗,不可能再出現像西漢時期的八王之亂的大規模叛亂;弊端也很明顯,就是一旦遇到像黃巾之亂這樣的大規模的人民叛亂,中央也會措手不及,沒有抵抗的力量,只靠禁軍校尉們的那些士卒是不夠平亂的。就說黃巾之亂,若不是起義倉促,張角早亡等原因,東漢政權必然要提前下臺。
還有一點,對於黃巾大起義這樣的暴亂,等到中央派出軍隊進行平叛之後,必然為時較長,地方政府必然無法忍受黃巾帶來的災禍而自行組建武裝,由於為時較長,一旦暴亂平息,地方武裝便成了尾大不掉之勢,中央政府還是一樣無力約束。
丁淮本有心將軍隊擴至一萬人,卻擔心洛陽方面知道,另外漢中的財政狀況以及糧草儲備狀況丁淮還不是很瞭解,若是貿然將軍隊擴到一萬人,可能會使得漢中的財力和糧草支撐不了,所以這一念頭只能等到將漢中的一切瞭解之後再進行了。
丁淮到現在終於發現自己犯了一個很致命的錯誤,從師左慈三年,丁淮對於武藝、兵法、醫術可謂是樣樣精通,但是對於內政,丁淮卻完全是一個門外漢。來到三國之後,丁淮便夢想著能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州或郡,然後再趁著亂世,一統中國。
如今這個願望終於獲得了一個小小的成功,不但擁有了漢中一郡之地,而且手下的高順、成廉、龐德、徐榮,不是衝殺戰場的絕代猛將,便是智勇雙全的領軍大將,但是,很可惜,他們只是武將,要說是搞內政,恐怕把他們四個全殺了也不行。現在丁淮終於後悔為什麼沒有在來漢中之前招募幾個人才了,論起內政,穎川荀彧、彭城張昭、東郡陳宮等,都是三國時期不可多得的內政高手。當然,內政人才很多,並非只有這三人,只是這三人在三國早期比較著名罷了。
此時去找荀彧、張昭、陳宮三人不太現實,原因很多,一是漢中太守新舊更換,正需要丁淮安撫民心之時,不能輕易走開;二是這三人所在地距離漢中都是比較遠,來回一趟費時太長;三是,此時黃巾之亂還未發生,天下大勢尚為平靜,還沒有到他們出山的時機,即使丁淮去請了,他們也不見得會同意投靠丁淮;四是,丁淮雖然身為一方太守,位高權重,但(全文字小說閱讀盡在拾陸K文學網)是丁淮畢竟年輕,一般確實有才華之人向來放浪不羈,豈能聽命於一個年輕人;五是,丁淮的這個漢中太守以及雲亭侯的來由,並且是功勞和業績換來的,而是靠著許諾給靈帝造什麼啤酒而來的,含金量並不高,不能真正令這些人信服。
所以,丁淮要想找人才,目前來看,只能在本郡之中尋找或者在益州周邊郡縣尋找,到時候以當地郡守的身份命令其出士。但是,漢末時期的漢中郡並沒有什麼突出的能人,而在漢中郡的周圍郡縣之中丁淮想到了一個人,便是三國時期張魯手下的第一謀士閻圃。
歷史上對閻圃的記載並不多,只知道他是益州巴郡人,其他的情況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既然來了漢中,閻圃這樣的謀士丁淮豈能放過。只要打通了益州刺史或巴郡太守的關係,即便閻圃不願出山也就由不得他了。然而一旦能夠請到閻圃,丁淮便自有辦法讓其心悅誠服地跟著自己。
在接任漢中太守兩個月之後。丁淮帶著一個被政務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