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里奇也回答得非常直接。

奧康納點了點頭,說道:“這麼說來,如果給你三個月的時間做準備,並且由你指揮第八集團軍,你有足夠的把握擊敗朝鮮,並且率領聯軍攻入中國本土?。

帕特里奇稍微遲疑了一下,隨即點了點頭。

“很好,將軍,我們相信你的能力,只不過這不是我們要達到的目的。我們要做的正好截然相反,而你要做的就是照我們的計劃行動,而不是一味朝著軍事目標前進。當然,我保證,會像你想像的那樣,出現第四條、甚至第五條戰線,但是在此之前,我們需要創造一個大的環境,一個足以讓我們擺脫困境的大環境。”

這下,帕特里奇有點搞不明白了。

思考了一陣,搞明白總統這番話的意思後,他不得不承認,總統就是總統,一個**裸的政客!

第二百零二章 一場勝利

:潯裡奇在二十二日上午回到聯合司令部。()僅僅十多個…利公後。那場引爆朝鮮半島火藥桶的戰鬥就在軍事分界線上打響了。

半島局勢惡化,完全在預料之中。

雖然臺海戰爭爆發之後,弗國在第一時間表示嚴為是美國的盟國就隨同美國參戰小但是外界一直認為,韓國表根本原因不是不想參戰,而是畏懼來自中國的軍事威脅。

對於這個生存在大國狹縫之間的國家來說,合理應對大國威脅始終是生存之道。說得不客氣一點,朝韓統一喊了幾十年,結果一直在喊、而沒有實際行動。就是大國干預的結果。雖然早在五十多年前。即停戰協議簽署後五年,中國就從朝鮮撤軍,但是朝鮮能夠在蘇聯解體後倖免於難,肯定得歸功於中國。說得再直接一點,朝鮮能夠在六十多年前成為獨立國家,也得歸功於中國。

沒有來自中國的援助,朝鮮的金氏政權早就完蛋了。

對韓國來說,朝鮮的威脅,實際上就是中國的威脅。沒有中國發話,朝鮮炮兵絕對不敢胡亂開火。

更重要的是,隔在韓國與朝鮮之間的不是一條海峽,而是一條十公里寬的軍事分界線。

六十年前,這條軍事分界線還足夠寬,能將雙方隔離開來。問題是,隨著大口徑迫擊炮的射程郗超過了十公里,這條軍卓分界線除了象徵意義之外,更多的是保護了生活在裡面的野生動物,而不是兩國數千萬民眾。

幾天前,美國對中國實施戰略打擊之後。就有人預測,韓國很快就會參戰。

當然,不是向擁擠不堪的臺烏派遣地面部隊,而是越過三八線。

原因很簡單,喪失了戰略打擊能力的中國成了過河泥牛。尚且自顧不暇,哪有能力照顧手下的小弟呢?

沒有中國的支援,朝鮮的百萬大軍連個屁都算不上。

再怎麼說。韓國也擁有四十多萬軍隊。擁有數百架先進戰鬥機,還擁有一支規模不俗的艦隊。

只要解決了幾個關鍵問題,韓國參戰就將成為事實。

一是北上進攻朝鮮的政治理由,即讓韓國人支援政府發動統一戰爭的理由。二是解決朝鮮的核威脅。即便朝鮮擁有的只是核爆炸裝置,那也是核威脅,而不是常規威脅。三是解決聯合作戰問題,即韓軍進攻朝鮮,要不要聽從美軍將領的指揮與排程。四是來自南面的潛在威脅,即日本會不會干預韓國的統一行動,即會不會趁火打劫。

雙方巡邏部隊在軍事分界線上的戰鬥解訴了第一個問題。

雖然按照韓國方面的說法,是朝鮮軍隊的巡邏部隊越過了分界線,襲擊了在韓國一側活動的韓軍巡邏部隊,打死打傷十多名韓軍官兵,但是朝鮮軍隊這麼做的動機是什麼?金氏家族再愚蠢,也不可能”從振奮人心的口號變成自取滅亡行動吧。

也就在這個時候,陳必時回到了前線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