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間,規模也是不小。

東廊與正房拐角處又與一橫廊相接,便是通往可園的道路。

而西邊兒耳房和西廂房之間,則是一堵矮牆,牆上有垂花門,通向西院。

可園佔用的實際上就是東院,而和江南園林一般的可園相比,西院就要正規傳統的多。

西院最南為花廳,三間帶周圍廊,歇山頂灰筒瓦過壟脊屋面。和花廳隔著整個院子遙遙相對的,坐北朝南乃是非常闊大的正房三間,前有廊。前出軒,面闊三間,懸山捲棚頂。室內有碧紗櫥、落地罩、博古架等,西梢間則是佛堂。

東西兩側各有耳房二間,東西廂房各三間,院之四隅為轉角遊廊連通,院中還建有兩座三尺高的石臺,石臺之上分別放著一座太湖石。瘦、皺、漏、透,玲瓏剔透,有重巒疊嶂之姿,可堪賞玩。

第三進之後,第四進院各房屋構造、佈局,則是與第二進相同。

最後一進,第五進,則是相當簡單,乃是一個狹長的院子,近似於“一”字形,這院子東西足有十來丈長,南北寬度卻只有不到兩丈。也沒有東西廂房,只有一排坐北朝南的房子,整整十六間規整的後罩房,都是大式硬山合瓦頂,帶排山溝滴。

這後罩房和正房平齊,成一個平行線,通常便是在最後一進院子裡頭,一般數量和倒座房一致,也是為了儘量添滿宅基地的寬度。在一個大的四合院中,單論等級,自然是正房最高,高大軒敞,建造大氣敞亮,通風采光等方面條件都是很好,次之則是東西廂房,再次則是後罩房了,而最次的,當然便是倒座房。

正房是主人長輩兒住的,廂房是晚輩子侄住的,倒座房則是下人家丁僕役們住的。而後罩房,則是因其位於整個大院子的最後,很是隱秘,因此一般是家中女兒及丫鬟媽子等女眷居住之地。

這謝府的第五進院子建的各位特殊一些:雖說院子很簡單,也沒什麼東西廂房之類的,但是在第五進院子最東邊兒那四間後罩房,則是被額外圈了出來,建了一道圍牆和其他的後罩房隔開,形成了一個單獨的院子。

那院子裡頭卻是中了許多花草樹木,還有青石鋪成的小路,顯得頗為的雅緻清淨。四間後罩房也是給改成了二層小樓的樣式。建築風格偏向江南一帶,很是雅靜秀美。

謝升的女兒早已出嫁,他是山東德州人,萬曆三十五年的進士,中進士的時候就已經是三十六了,女兒也達到了出嫁的年齡。早在他當年萬曆三十六年上京之前,便是已經嫁給了德州本地的一家鄉紳人家,日子過得倒也合合滿滿。

現如今那小院兒之中,住的乃是他的小孫女兒,是大兒子家中老三。

……

山頂平臺之上,便是巍然屹立著一座高樓。

樓有四層,高度怕是在五丈上下,要知道。這個時代哪裡有什麼高樓建築?這一棟五丈左右的高樓,便已經是給人以極強的視覺衝擊力和震撼的感覺。巍巍高樓,傲然聳立。

只是這樓雖高,卻並不顯得笨拙僵硬,而是造型巧妙,佈局精細,處處都是匠心。

底下第一層乃是一座寬廣的大廳,軒敞大氣,門前三級臺階,石頭牆壁,都是用三尺長一尺厚的大青石修建而成,用的木頭則是上好的楠木,都是那等一抱粗細的大木。僅僅是第一層便有兩丈高,空間大而開闊,堂前大木為柱,更顯得闊大雄偉。

在這大廳門上,便是掛著一個牌匾,上書“退洗齋”二字。退洗乃是謝升的自號,他格外喜歡這個詞,因此書齋名為退洗齋,亦是自號退洗山人。

退洗退洗,退而金盆洗手,頗有歸隱田園之意。只是若心中真是如此想的話,謝升謝大人這般一心往上攀爬,以如此年紀猶自有這般熱切的心思,留戀官場絲毫沒有退隱的意思,那可真就是讓人瞧不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