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押,後被昔日部將田續殺害。鄧艾在戰爭中目光遠大,見解超人,才能不亞於諸葛亮與司馬懿。其偷渡陰平一役,堪稱中國戰爭史上歷次入川作戰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為軍事史上的傑作而載入史冊。鄧艾從牧童到將軍,締造“貧二代”崛起神話,但立功後驕矜自負,又被“官二代”鍾會嫉妒,終遭不幸。
絕壁倚壯志,滅蜀第一功。
牧童成將軍,三國第一冤。
一 司馬門下
艾艾,你娘喊你回家放牛———
“我……我我……我……我也要和你們玩……打……打……仗仗,好……好嗎?”八九歲的鄧艾結結巴巴地哀求著小夥伴。小夥伴們鬨笑起來,在孩子王的帶領下,他們一起唱起了那首集體創作的打油詩:“沒爹孩子大結巴,艾艾艾艾艾!放牛娃子大結巴,艾艾艾艾艾!”小鄧艾眼裡有淚水打轉,轉身跑開了。
三國群英薈萃,鄧艾算是耀眼的一顆,可是鄧艾的口吃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很出名。鄧艾的口吃,是絕不亞於漢初名臣周昌的。周昌是劉邦的老鄉,也是開國元老之一,敢於直言,但時有口吃。當時,漢高祖劉邦曾想廢掉太子劉盈,另立如意為太子。周昌對此堅決反對,並向劉邦提出勸諫。“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因為周昌的口吃,在說上述話時,把本不需重疊的“期”字說成了“期期”。
鄧艾在自稱名字時,常常連說:“艾……艾。”這個毛病似乎當他成為將軍時還沒有好。後來有一次司馬昭拿他開玩笑:“卿雲艾艾,定是幾艾?”鄧艾借《論語》裡的“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巧妙對答,他說的意思自然只有一個“艾”。
千百年之後,字典中出現了一個流芳千古的成語———期期艾艾,用來形容說話結結巴巴。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的《嬌兒詩》中曾提到:“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所謂的“鄧艾吃”,就是指鄧艾口吃的毛病。
在幼年,小夥伴們當然不知道結巴也能名垂青史,就一個勁地拿他取樂,反正他爸爸早就死了,不會從地下鑽出來為兒子撐腰。鄧艾家境又窮,小小年紀,就為人家放牛,賺一捧棒子麵拿回家讓鄧媽媽熬稀粥喝。這樣,鄧艾肯定沒有錢請客討好小夥伴,小夥伴當然就不會和他玩打仗之類的遊戲了。鄧艾沒法子,獨自跑到村邊,對著眼前的山嶺、平原、河流,指指畫畫,說這裡可以屯兵,那裡可以做戰場,自己和自己玩得不亦樂乎!大人從旁邊走過,看見這個小屁孩大將軍一樣神氣十足地手舞足蹈,嘴裡還唸叨著調動千軍萬馬,就笑著說:“一個放牛娃還充大將軍呢!”大人就拍他一下肩膀說:“艾艾,你娘喊你回家放牛!”
這個名字你也配嗎?———
鄧艾本是南陽人,是曹操兵敗赤壁北遷來的汝南的。孩子天天受欺負,鄧媽媽作為一個寡婦,在這個陌生的地方日子也不好過。被逼無奈,鄧艾母子二人又遷至潁川。這一年,鄧艾十二歲。人傑地靈,物華天寶,在人才輩出的潁川,苦孩子鄧艾能迎來人生的轉機嗎?
貧窮,對凡人來講,無疑是痛苦的地獄;但對於天才來說,卻又是成才的煉獄。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十二歲的鄧艾,開始為自己的名字當家了。
今天,在廣州、深圳隨便扔下一塊磚,砸死十個人,有九個是老闆,剩下一個是老闆的小蜜;那時,在潁川隨便扔下一塊磚,砸死十個人,有九個是名士,剩下一個是名士的老師。潁川之大,名人之多,以陳寔、鍾皓、荀淑、韓韶四人聞名為甚,他們四人合稱為“潁川四長”。這些人死後,葉落歸根,埋在了老家。既是名人,必然有墓碑,並且碑文也大都出自名人之手,字字珠璣。
天才鄧艾在小時候就表現出超凡脫俗的一面。在其他牧童都盤算著如何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