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川淡淡道。

劉啟榮道,“你說。”

“船到橋頭自然直。”

劉啟榮翻白眼,“躺平也可以說的這麼清新脫俗?”

“還是有本質區別的,躺平那是隨波逐流,可這最起碼,你還要行船,向目的不停行進。而且有時候,你還得在迷霧裡探索……”

“行了,再說下去,你都可以比得上頂天立地這個詞了。”

兩人正說著,突然彼此手機上都傳來了一聲哨音。

兩人面面相覷,趕忙拿出手機來。

確定了是來自於設定了特別鈴聲提醒的高樹人的訊息。

“這是什麼?”

“高先生寫得……劇本?”

“嗯!?”

……

在京城的一傢俬人茶室,由劉啟榮王向川邀請的專家教授齊聚,如今這些屬於歷史文化,古代文學,還有戲劇藝術專業的教授坐在案頭,翻閱著面前的那一疊紙頁,臉上或露出沉思,或是欣喜,或者見到什麼驚異的內容,又覺振奮。

劉啟榮看著眼前的眾人,道,“大家覺得怎麼樣?三天前提交給了各位,今天開個碰頭會,大家可以做一下評估。”

那位研究古代文學的大家道,“目前世面上對西遊故事的版本雜而眾多,不一相同,這裡面一般以汪、黃二人的《新鐫出像古本西遊證道書》為主,只是這書中多於闡述儒釋道三教同源的理念,而其他版本,又偏晦暗,諸如《世說本》,可以說是封建迷信教材,其中記錄諸多丹道修煉法門,還真有依樣煉丹把自己給吃死了的。

《楊本》則玄奇駁雜,收錄了很多地理遊記,怪誕誌異,但也無法為西遊故事界定標記,目前整個西遊體系還是以各代民間傳說匯總為主,然而這個故事,到讓我看到了撰作者對西遊故事融會貫通的解讀,甚至建立出了完整的脈絡體系。

雖說只是文學劇本的方式,但其中所展現出來的深厚功力,沒有幾十年研究西遊各本,匯總各個典故,絕對形成不了這樣的故事!”

那名青大歷史文化系教授點頭,“西遊史觀中,確實體系混亂,當然這也和各地的人解讀西遊故事的風土人情不同,就好比玉皇大帝,在各版本西遊故事裡,都有不同的形象,和孫悟空對立時的情節也大多不同。

有的是讓天兵下界拿妖,有的又是哄騙上界誘之以利抓捕。

而這個版本中,先冊封弼馬溫,又讓孫猴子反下界聯合各路妖王扯大旗,後來又打上天宮,匯合各家版本長處,還原一個活靈活現的妖猴大聖形象,實屬精彩,不瞞你說,當初收到你這又讓我們專家顧問團把關劇本的時候,我是沒什麼興趣的,那時候正在改幾個學生的作業,讓人煩悶,可開啟你給的劇本一看,不知不覺,時間就過去了,還停不下來!”

那名戲劇藝術前輩道,“我最喜歡的是其中那些語言,真個看出劇作者的水平,最重要的,是人物性格的統一化,不再是幾個版本之中,以民間故事為模板創作,主角個性前後矛盾,行為也時常乖張,時常耿直,時常又瘋瘋癲癲。而且主角團個性活潑,對話也很有趣,譬如這段,“那老者道:“那黃風大聖風最利害。他那風,比不得甚麼春秋風、松竹風與那東西南北風。”八戒道:“想必是夾腦風、羊耳風、大麻風、偏正頭風?”……

這一劇版,更覺人物活性,譬如唐僧給悟空念緊箍,把頭給念成了細腰葫蘆,疼得滿地打滾,我以前看各本的時候,對於八戒和沙僧不聞不問就很不滿。而這一版裡,沙僧替大師兄求饒,八戒也急的跺腳,兩人一個拉師傅,一個去看能不能幫到大師兄扯開緊箍,寫得真好!這就是細節……整部作品,貫通了西遊故事,從戲劇藝術角度來看,我腦子裡已經有了一幕幕的畫面,而且一掃西遊故事的悽風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