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武王終以破紂,何也?
【註釋】
武王以甲子日戰勝:據《尚書·牧誓》記載,周武王率兵伐紂,是在甲子日天剛亮時到達殷都朝歌(今河南淇縣)近郊的。與殷戰,大克之。
甲與子專比:甲屬木,子屬水,水生木,所以說甲子日是專比的吉日。昧爽:天剛亮。寅:古人用十二地支記時,寅時指凌晨三點到五點。
乙:據文意當作“子”。甲子為紂亡之日,寅為紂亡之時,若作“甲乙”則無義。寅亦屬木,所以與“甲子”不相剋。
【譯文】
事理有曲有直,罪法有輕有重,長官本著公正的態度稽核罪狀,沒有用干支來推斷吉凶的應驗,卻有判明事理曲直的效果,利用干支推斷吉凶的人怎樣解釋這種情況呢?周武王在甲子日取得戰爭勝利,殷紂王卻在甲子日戰敗,雙方同時,兩軍相遇,旗幟相望,都在同一天,有的勝利而有的敗亡。況且甲與子相生,天剛亮時屬寅時,寅與甲子不相剋,武王終於在甲子日寅時打敗紂王,是什麼原因呢?
【原文】
74·6日,火也,在天為日,在地為火。何以驗之?陽燧鄉日,火從天來。由此言之,火,日氣也。日有甲乙,火無甲乙何?日十而辰十二,日辰相配,故甲與子連。所謂日十者,何等也?端端之日有十邪?而將一有十名也?如端端之日有十,甲乙是其名,何以不從言甲乙,必言子醜何?
【註釋】
陽燧:古代向日取火用的凹面銅鏡。鄉:通“向(■)”。對著。
日:這裡指日子。
火無甲乙:王充利用“日”字有“太陽”和“日子”兩種詞義的特點,在前面論述了日(作為“太陽”)就是火,後面又透過形式邏輯推理質問:既然日(作為“日子”)有甲乙等名稱,為什麼火沒有甲乙等名稱呢?
日十:指以天干地支相配來紀日,天干從甲到癸,每一輪迴為十日。辰:時辰。辰十二:指以地支來紀時辰,從子時開始到亥時止,一晝夜有十二個時辰。《淮南子·天文訓》:“五音六律,音自倍而為日,律自倍而為辰,故日十而辰十二。”
端:通“團”,圓。日:這裡王充又根據“日”作為“太陽”的詞義進行反駁。從(從):疑當為“徒”,形近而誤。
【譯文】
太陽就是火,在天上是太陽,在地上是火。用什麼來證明這一點呢?用陽燧對著太陽,火就從天上取下來。由此說來,火就是日氣。日子有甲乙等名稱,為什麼火沒有甲乙等名稱呢?日子有十個名稱而時辰有十二個名稱,日子與時辰相配,所以甲與子等名稱就相連線。所謂日有十個名稱,指的是什麼呢?是圓圓的太陽有十個呢?還是一個太陽有十個名稱呢?如果圓圓的太陽有十個,甲乙等是它的名稱,為什麼不只是稱為甲日、乙日等,而必須提到子、醜等名稱呢?
【原文】
74·7日廷圖甲乙有位,子醜亦有處,各有部署,列布五方,若王者營衛,常居不動。今端端之日中行,旦出東方,夕入西方,行而不已,與日廷異,何謂甲乙為日之名乎?術家更說:“日甲乙者,自天地神也,日更用事,自用甲乙勝負為吉凶,非端端之日名也。”
【註釋】
日廷圖:估計是古代占卜時日吉凶用的,同“栻”類似的一種圖,上面分方位列有干支、五行及二十八宿等名目。
術家:指推算住宅吉凶的人。
【譯文】
日廷圖上甲乙等有位置,子醜等也有位置,各有部署,排列分佈在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就像人間的君王四周的護衛一樣,所處的位置沒有變動。現在圓圓的太陽在天上執行,清晨出於東方,傍晚落於西方,執行不止,與日廷圖上的太陽不一樣,為什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