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喧囂繁華的城市中,林川的一樁奢華事蹟在朋友圈炸開了鍋——他在名門望族的聚集地,揮霍無度,甚至荒唐到在珍稀糧地上種植玉米。

隔天,林川擁佳人在懷,安眠深睡,而他奢靡之事已在繁華的長安引起熱議。“據說,那位徐國公,用千畝黃金之地去種那叫玉米的作物。”

“再有錢也不能這麼糟蹋啊,更何況華北已有乾旱危機,這可是作孽!”

“聽說連權貴都無法說服他。”

“話說回來,玉米到底是何方神聖?有誰知道啊?”

人群中一片譁然,一人挺身而出:“據龔家莊的農民所言,玉米金黃誘人,粒粒閃耀,宛如寶石,極其珍稀。”

“不對,應該是類似白米飯的植物,一粒即可飽肚。”另一個人堅持說道。

“一顆糧食怎麼足以充飢?”

“就是因為它,所以畝產能高達三四千斤吧,各位說呢?”

謠言如病毒般擴散,一開始,人們痛恨林川的奢華,責備他糟蹋糧食,漸漸地,大家為玉米的真實產量爭執不下。

產量一千五百斤一畝。

兩千斤。

甚至有人謠傳,高達三千斤一畝。

虛報和添油加醋交織,竟傳說玉米畝產高達萬斤。

“哪有可能,我得親自去看看才信。”

“我也去。”清晨的街頭,長安的好事者紛紛奔向龔家莊,只為探一究竟。

看著林川那漫不經心的行動,即使是自詡家財豐厚的名門子弟也搖頭感慨:“這哪是耕田,簡直就是玩遊戲。”

人群中聚滿了人,流言蜚語瞬間蔓延開來,一時之間,林川成了千夫所指的物件。

烈陽漸上,聞訊而來的程咬金趕到現場,望著林川那草率的播種方式,他氣得拍打著胸口大聲指責林川,罵他揮霍無度。尉遲恭、李孝恭、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也紛紛趕到,在旁指責不已,直至林川無奈設宴請這些人喝酒,暗中施計將他們一一送至雜物間,才得以消停。

儘管如此,林川浪擲錢財,糟蹋糧食的惡劣聲名已經在長安城四處流傳。有人苦勸他悔過自新,專注於細緻耕耘,另一些勢力則視這為絕佳機會,策劃將林川拉下馬。

裴寂府邸,十多名官員義正辭嚴,群集大堂。

“司空,林川聲勢漸隆,對太上皇重新執政不利。他的作為已讓天怒人怨,如果妥善行事,必然可以挫敗徐國公,剪除其羽翼。民以食為天,浪費糧食的罪行不可饒恕。我聽說殿下並不支援他,甚至親自耕田了。”

“並非如此,殿下注重精細化種植,為此連夜入宮。從內宮侍從口中聽說,殿下對徐國公的作為甚為不滿,已警示各王室不得仿效。”

聽完同僚們的話語,裴寂的臉色顯得嚴峻。去年的乾旱與蝗災讓李世民頭痛不已,然而林川脫穎而出,快速收復朔方城,又獻上三季稻,最近北伐擊退突厥,使得皇上的威望驟升,王權鞏固。現在,太上皇想要重登皇位越來越難,甚至可能要移出太極宮。

必須制約住林川。

裴寂衡量利弊之後,低聲道:“殿下因其北伐之功而寬恕,但我們死諫的話,必能讓殿下下定決心懲罰林川,將他貶回長安。”

下定決心後,這群官員匆匆進宮,跪在宮殿前,提交請求懲治林川的奏章。包括一直和林川交好的程咬金等人,也在投訴書中控訴林川對他們不敬,並灌醉他們丟入雜物房。

與此同時,他們也在奏摺中邀李世民一同去林府品嚐新菜。

李世民昨天歸來,疲憊不已,直到來到書房處理事務才有所緩解。他無意中看到了那些奏章,只見十幾名官員控訴林川,其中包括一向和林川關係親厚的人,如程咬金和尉遲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