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指揮東西兩線作戰而不失誤,最關鍵的在於他來自於後世無數經典戰例的啟發。

數萬晉國大軍從鬱洲山島登陸徐州東海,然後兵分兩路,一路救下邳,一路擒顏良,怎麼看都有“仁川登陸”的味道在裡頭;數萬晉國大軍從樂安沿海登陸青州,繞過袁紹佈置在陸地上的兩處前哨據點而直搗臨濟,怎麼看都有著幾分“諾曼底登陸”的影子。而這兩場經典戰例均來自於後世,只有穿越者趙興才會知道。

經驗創造財富,知識就是力量。在趙興看似天馬行空的一些想法的指導下,這個時空中的一切都在日積月累地發生著變化。

如果不是趙興一力堅持建立水師,那麼換做是袁紹、曹操、或者是別人,他們一旦佔據了黃河以北的廣袤地區,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如何招兵買馬,集結大規模的軍隊,等到某個合適的時機渡過黃河,爭霸中原,絕對不會患了失心瘋一般去搞什麼燒錢的水師。

說白了,漢民族直到二十世紀末,都沒有多少人真正重視經略海洋,即便是許多次亡國滅種的危機都從海上而來。所以,除了趙興之外,這個時空之中沒有人真正意識到控制海洋對於大漢民族的重要意義,曹操不行,劉備不行,諸葛亮也不行……

第190卷 第1514節:龍膽銀槍誰能擋 (28)

真正讓人驚奇的還是晉國水師的運載能力。整整八萬士卒,外加數萬匹的戰馬,這無論如何都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雖然從泉州前往東萊外海,僅僅是橫渡了渤海灣,可畢竟在這個時代沒有蒸汽機,沒有鋼輪船,所有兵馬的輸送只能依靠海流、風力以及“大力水手”們轉動巨大的絞盤來提供動力。這得一次性出動多少艘運兵船?

如果不包括戰馬,那麼按照一艘船運送500名士兵來算,一共需要160艘運輸船;如果包括飛虎軍和龍騎軍的戰馬,那麼運輸船的數量便要激增至500艘左右。雖說趙興家大業大,富可敵國,一時之間也難以湊齊數目如此龐大的運輸船隊。那麼他又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呢?

很簡單,算好提前量,讓船隊多跑兩趟就是了。因為晉國水師在沿海一路上修建了幾個大型的港口據點,所以可以將不同登陸地點的部隊分批運輸至軍港之內,然後在那裡等候後續部隊抵達,直至集結完畢。

這也是為什麼徐州戰場距離泉州要超過青州樂安一倍以上,而太史慈的部隊卻是在趙雲率軍馳援徐州下邳之後,才對袁紹發動攻擊的緣由。

還有一點也值得引起人們的思考。晉國水師出動的近兩百艘大型運輸船隻之中,有六成其實是民用船隻。這些運輸船分別由東海糜家、徐州陳家、以及幽州的許多大商家共同出資,從泉州水師造船廠專門定做。船廠因為承接了民用船隻的工程,可以創造一部分利潤和收入,而他們製造的民用運輸船,按照太史慈的指示,從一開始便考慮到了轉為軍用的可能。

到了戰時需要的時候,太史慈便下令從地方徵集這些運輸船隻參戰,並且給予商家一定的經濟補償。這種做法比起製造大量的運輸船平時閒置在碼頭,到了戰時僅僅使用一兩次來說,大大降低了建造和保有的耗費,可謂是開創了軍民兩用的先河。

依靠強大的海上運輸能力,晉國大軍毫不費力地實現了登陸青徐的戰略目的。直到這時,在冀州一線集結重兵,意圖防止晉國軍隊南下渡河的朝廷和相關勢力才發現,從一開始趙興便沒有打算強行渡河。當時晉國之所以在冀州戰場上調集了四個正規軍,整整十二萬的兵力,不過是想轉移大家的注意力,甚至是有意給大家提供一些貌似可能實現的機會,比如攻打青州和徐州。

一旦晉國的軍隊在青州和徐州站穩了腳跟,則中原腹地將徹底暴露在晉國騎兵的馬蹄之下,甚至連遠在長江以南地區的孫堅,現在也忽然感受到了撲面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