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那會遭雷劈的。在沒有全面實現工業化之前,大漢帝國要始終以農業生產作為第一要務,解決了幾千萬人的吃飯問題,就最大程度地減少了國家從內部破裂和消亡的可能。如果再把外圍的潛在威脅及早剷除,那麼可以預期的是新生的大漢帝國必將長久地存在於世界東方。
來到已經初步成形的正陽城外時,趙興首次見到了諸葛瑾。
前來迎接平西王大駕的除了遼州牧諸葛瑾之外,其餘的人趙興一個也不認識。按理說,平西王來了東北,那該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情,像張繡、徐庶、李恢、臧霸等重要將領都該來親自迎接才是,怎麼一個人都不見?
實際上,不怪這些將領失禮,只因為大家聽說平西王要來東北了,都被趙振邦吼到了剿滅高句麗、穢貊和三韓殘餘勢力的第一線,如今的戰事正好進入到了最為關鍵的階段,誰也抽不出時間返回正陽城來。
陪同諸葛瑾前來“接駕”的人中有公孫康、陽儀和王烈等遼東舊人,現在皆在遼州牧府中任職。對於大兒子趙振邦這一手安排,趙興十分滿意。他就怕孩子因為有自己撐腰,一到東北就想徹底打碎這裡的一切“罈罈罐罐”,建立全新的秩序,那樣很可能造成遼東軍民的逆反,甚至會暗中埋下禍根。
好在趙振邦雖然年輕,但卻學到了趙興能聽得進去建議的好品德,而且具備了分辨建議優劣的獨到眼光。他聽從了徐庶和諸葛瑾等人的建議,妥善安置了公孫度的兩個兒子和原來的一幫舊人,使得投降過來的遼東士卒心中有了底,不再擔心大家的安全和出路問題。
事實證明,善用公孫康、公孫恭以及其他遼東屬將確實走了一步好棋,不僅在最短的時間內安撫了遼東人心,而且讓遼東的各級官署機構迅速運轉起來,這才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東北大開發”的戰略付諸實施。
不可否認的是,遼東系的文武身上肯定還有不少舊軍閥的習氣和毛病,有些人一時半會也脫不掉高高在上的官僚作風,但這都不是主要問題。偉人曾經反覆強調,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趙興對於此話有著相當深刻的認識。公孫度留下的這些舊僚能力雖然有高低之分,但他們都做到了不背叛公孫度和漢人,這就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品質。
只要不是“漢奸”、“反骨仔”,沒有對百姓做下十惡不赦的壞事,那都是可以改造的好同志嘛!
第265卷 第2118節:要把襄陽水攪渾 (37)
如今,趙興一手成立的監察院已經在各地雷厲風行地運作起來,這些手持平西王親賜“尚方寶劍”的監察官員,透過查辦了一批在各地老百姓中意見較大的官員之後,趙興勢力範圍內的吏治變得更加清明。等到東北地區徹底走上正規之後,趙興完全可以調動這些遼東舊官吏前往晉國鍛鍊和培訓,在乾淨的官場環境薰陶之下,相信可以改掉大家身上殘留的不少壞毛病和舊習氣。
卻說趙興住進正陽城後,並沒有像前幾次那樣每過一地都急匆匆離去,而是派人前往長州和餘州,將梁習和國淵兩位州牧也請了過來。他與三位州牧進行了詳談,耐心詢問了遼、長、餘三州如今的發展形勢,並且針對一些各地在發展建設中冒出的新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主張。
在諸葛瑾、梁習和國淵等人看來難以把握方向的問題,到了趙興這裡便迎刃而解,畢竟趙興遠超時代近兩千年的見識和經歷不是白給的,就算只知道一個皮毛,也足夠應付當時的社會問題。
為了支援幾位州牧的工作,趙興這次是帶著財神爺秦誼祿同來東北的。雖然幾位州牧絕口不跟趙興張嘴要錢,但他還是從對方充滿期待的眼神中看到了渴望之色,趙興於是大筆一揮,給每位州牧特批了三百萬兩白銀的建設經費。
平西王的這個手筆,可不小,也不枉人家幾位封疆大吏滿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