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盛放至少四十斤重量的大砂鍋,最遲在今年六月份全部交付臥虎城太傅府使用。

所有接到趙興命令的部門和相關負責人,對於趙興這麼著急地要求他們生產大量不知用途的產品都十分的不解,包括秦宜祿和劉繼禮。

其實趙興做的這些準備都是在為大量生產食用鹽做準備。晉國距離海邊還有上千里路之遙,而且北方的日曬強度和氣候並適合海水曬鹽,所以短時間內想要立足晉國大量提高鹽的產量,那就只有一條道路可走——煮鹽!

第154卷 第1231節:大美源自於生活 (32)

煮鹽比起依靠日曬和風吹來曬鹽,生產週期可以縮短到十分之一甚至更短。煮鹽的工藝流程並不複雜,只需要三個主要材料即可:含有鹽分的乾淨滷水、煮鹽用的盛水器皿、柴火。但是煮鹽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成本過於昂貴,在蜂窩煤爐和沒有被使用之前,依靠木材煮鹽不僅十分辛苦而且耗費的木材也是個驚人的支出。

但是趙興讓人生產的蜂窩煤爐和大砂鍋將會大大降低煮鹽的成本,而且會讓人輕鬆很多。對於生活在礦山之上的晉國人而言,整個晉國的地底下埋藏的煤礦足夠人們用上幾百上千年都不用擔心資源枯竭,所以趙興用燒煤來取代柴火煮鹽便有效降低了成本。而且使用蜂窩煤爐的好處在於火力均勻,不像柴火在灶膛中燃燒,時時需要人看在旁邊,而且煙熏火燎的非常折磨人。

使用砂鍋煮鹽也是一個很好的降低成本的辦法。如果使用鐵鍋煮鹽,用不了多久鍋就會被滷水腐蝕壞掉,而砂鍋作為陶瓷製品,就不存在這個問題。特別是粗糙一些的砂鍋,生產成本十分低廉,卻絲毫不會影響到製鹽的質量和速度。

按照趙興的設想,今後在晉國境內所有小型的鹽池周圍,都架設上汲取滷水的陶瓷管道,使用風車和龍骨水車提水,輸送給每家煮鹽的大水缸。然後這些專門生產鹽的家戶,每家在院中擺上一排蜂窩煤爐,在爐子上擺著大砂鍋,鍋裡燒的是咕咚咕咚的滷水。如果整個煮鹽形成了產業化和流水線作業,一個成年人每天能夠煮出來三十到五十斤的精緻雪鹽。

雖然鹽是人們必須的調味品,但一個人撐死了一年能吃掉十斤到十五斤的鹽。也就是說,按照趙興設計的這套煮鹽辦法,一個不需要力氣多大的勞力一年生產的鹽可以供一千五百人到兩千人食用。晉國加上涼國和幽州目前是六百五十萬人口,那麼只需要四千多人專門用來煮鹽就夠大家食用,而趙興計劃讓兩萬人專門從事製鹽!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兩萬人一年煮出來的鹽可以供應三千萬人口食用!而大漢此時的總人口估計也不會超過五千萬,如果趙興想刻意壓低鹽價,那麼他對劉繼禮提到的整垮朝廷專營的安邑鹽池也不是什麼玩笑話。

而且,趙興還有更為完備的製鹽計劃。等他將來完全控制住徐州之後,便可以大範圍地使用海水曬鹽的方式,進一步降低製鹽的成本,到那時,他讓全天下百姓吃上廉價鹽的誓言便會成為現實。

第四八八章朝廷官鹽漲價啦

令人感到壓抑甚至有些絕望的大雪,在趙興抵達受降城的第六日終於停了下來,彷彿是迫於太傅大人的滔天之威,終於心不甘情不願地向北撤退了。

第154卷 第1232節:大美源自於生活 (33)

老人們常說:下雪不冷化雪冷。

這幾天受降城外的氣溫果然是滴水成冰、落尿化柱,但城內的氣溫卻因為晉國各地輸送過來的救援物資的到來而變得更加熱烈。

雖然太傅大人只是在抵達受降城的第一日露了個面,隔了一天便又帶著人馬北上了,但他當眾做出的承諾卻被官府認真地開始進行落實。

這些一直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們,以前沒有開設互市的時候,想從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