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受了傷的張燕於是趕緊率軍回撤黑山,不再戀戰。張飛亦不敢多做停留,急忙返回涿縣,至此劉備的第一次率軍南征遭受重挫,一時半會恐怕都難以恢復元氣。
張燕返回黑山之後,仔細琢磨了一番前後用兵的結果,發現以自己手下的部眾對付一般的官軍,在人數佔優的情況下還能獲勝,但若是對付類似於幷州趙興手下的強兵則十分危險。
如今由北中郎將盧植率領的朝廷大軍已經佔領高邑,正兵圍天公將軍、大賢良師所在的鉅鹿廮陶,看樣子張角的覆滅亦不遠矣。一旦盧植取勝之後,揮師北上,則黑山軍將面對的是裝備精良,作戰勇敢的大漢最精銳計程車卒。到了那時,只怕黑山軍都要轉移進入太行深山之中四處躲藏才能逃過一劫。
想明白了其中的關節,張燕立即命令手下佔據中山國、河間國部分城池的人馬全部退出了兩地,轉而進入常山國緊靠黑山的附近區域,儘量在大戰來臨之前儲存實力。
張燕的這一主動收縮策略,後來真給朝廷帶來無窮無盡的隱患,不僅盧植沒能完全剿滅黑山軍,後來的公孫瓚、袁紹等人也沒有辦法,直到趙興佔據冀州之地,動用了經過特殊訓練的山地部隊,花費了三年時間才算是徹底剿匪成功……
第二零六章董卓原是地頭蛇
第66卷 第522節:羽翼漸豐劉大耳 (7)
當大漢王朝東部各州正忙著剿滅黃巾禍亂之時,地處大西北的涼州也不安生。隴西郡、金城郡以西的白馬羌、參狼羌、燒當羌絲毫沒有因為皇帝擺駕回了長安而安生下來,反倒是變本加厲地禍亂隴西、金城和武都等地。就這還不算完,地處涼州北部的北地郡,也就是前文裡講到和幷州上郡相鄰的地方,那裡的先零羌也聚眾造反,意圖向幷州方向推進。
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冬天,北地郡的先零羌和枹罕縣的群賊反叛,擁立羌族北宮伯玉、李文侯為將軍,殺死護羌校尉冷徵。隨後這夥膽大妄為的傢伙愈發猖獗,竟然一路向西準備與金城以西造反的燒當羌匯合,順路殺了金城(今治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境內)太守陳懿,劫持了金城本地人韓約(韓遂,字文約)和邊章,並推舉他倆做了軍師和統帥。韓遂此人胸有韜略,懂得統兵打仗,又對涼州羌人和漢人的情況極為熟悉,羌人有了他出謀劃策之後如虎添翼,一時之間在涼州西北部成了大患。
靈帝得知金城叛亂之後極為震怒,本來是想躲進長安求安生的,不想長安的西邊又不太平,天下之大,一時之間竟然只有益州蜀中還可去的。靈帝召叢集臣商議平羌大計,於是不少大臣向靈帝推薦了一位涼州的地頭蛇來統兵鎮壓韓遂、邊章等人的叛亂,眾人所薦之人正是董卓。
董卓出生於隴西郡臨洮縣(今甘肅省岷縣)一個殷富的地方豪強家庭。當時臨洮屬於邊遠地區,與西北少數民族羌人的居住地相鄰。董卓自小養尊處優,少年時期便形成了一種放縱任性、粗野兇狠的性格。據史書記載:董卓“少好俠,嘗遊羌中,性粗猛有謀”。
董卓不僅體魄健壯,力氣過人,還通曉武藝,騎上駿馬,能揹負兩鞋弓箭,左右馳射。他那野蠻兇狠的性格和粗壯強悍的體魄,使得當地人們都畏他三分。不僅鄉里人不敢惹他,周邊羌人也不敢有絲毫怠慢。
羌族首領豪帥為了保全自己,經常帶著大量的牲畜和財物前來拜望,與董卓稱兄道弟。董卓熟悉當地情況,見羌人如此敬畏自己,便尋思如何來利用和控制他們,在羌人中培植和收羅親信,為以後的長遠發展打下基礎。於是,在野心趨使下,董卓絲毫不吝惜花費自己的家產,每當羌人豪帥來家作客,他便殺牛宰羊款待羌人豪帥,以取得他們對自己的支援和擁護。
羌人一方面畏服董卓的兇悍,一方面感於董卓的“豪爽”,所以都歸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