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一片區域組成的一個東西十分漫長而南北很狹窄的不規則地區。整個幽州北部都是各種少數民族,比如遼東和遼西鮮卑、烏丸、高句麗、扶余、挹婁、沃沮、三韓(馬韓、牟韓、辰韓)。

這裡南道要特別為大家更正一個概念:東漢末年的高句麗跟現在某個半島上的兩個棒子國家一毛錢的關係都沒有!高句麗的具體位置就是如今東三省的吉林省靠近遼寧的大部分,而高句麗的北方便是扶余、挹婁(佔據黑龍江省和俄羅斯的錫霍特山脈),高句麗的東方靠近圖門江出海口便是沃沮。

當時佔據朝鮮半島大部分版圖的是三韓,至於朝鮮這個稱呼,則要往前推上千年。西周滅商之後,商朝遺臣箕子率領五千人到朝鮮半島與當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國”。武王伐紂成功後,將其封為諸侯國,史稱“箕氏朝鮮”。儘管這段歷史在太史公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有過專門記載,但對於在大漢時代某個連文字都沒有的鳥毛地區的後世“歷史學家”來說,他們是死活都不承認這段歷史的。

關於某半島上那點少得可憐地歷史,以後南道還要跟大家細說,現在讓我們把目光投注到正跟遼東鮮卑和烏丸人死磕地白馬將軍公孫瓚的身上。

公孫瓚(字伯圭),遼西令支人(今河北遷安南),初為遼東屬國長史,因為率軍奮起反擊犯邊的鮮卑和烏丸人而被朝廷升為中郎將,封右北平郡太守,領土垠、徐無、無終、俊靡四縣。

公孫瓚早年曾師從盧植,用現如今流行的說法來講,他就是劉大耳朵的學長。自從黃巾亂起之後,公孫瓚忽然感到北方的鮮卑人和烏丸人老實了很多,於是便收拾人馬調頭西進,響應朝廷的號召,對漁陽郡、廣陽郡等地的黃巾亂軍發起了猛攻。要說公孫瓚能夠這麼從容西進,還全靠了趙興。

第65卷 第515節:王莽不過一匹夫 (40)

當時,趙興一口氣將南下犯邊的鮮卑聯合大軍打得死的死、俘的俘、逃的逃,隨後趙雲又率領蒼狼軍深入漠北之地,攻陷鮮卑人的王庭彈汗山,就這趙雲還覺得不過癮,竟然調頭向東追著遼西鮮卑人一陣猛打,一下子搞得遼東、遼西鮮卑甚至是烏丸人都紛紛自危,不敢再在幽州北部惹事生非,而是紛紛向北逃竄。

公孫瓚和弟弟公孫越帶著三千“白馬義從”進入漁陽郡之後,遭受到了當地黃巾亂民的拼死抵抗。要說這黃巾亂軍的戰鬥力也分地域,越是靠北的地方,因為氣候苦寒,老百姓大多彪悍不懼死,這就造成了越是靠北的黃巾軍戰鬥力就越強,圍剿起來越困難。

正在與黃巾亂軍僵持之際,公孫瓚聽聞帳下親兵報告,說有昔日冀州刺史韓馥別駕關純、長史耿武兩人在帳外求見。公孫瓚正在為手下可用之人缺少而犯愁,聽到這個報告之後心頭一動,趕緊出賬迎接二人。

“無主之人拜見公孫將軍!”關純和耿武一起抱拳向公孫瓚行禮。

“二位能士今日來訪,瓚不甚榮幸!”公孫瓚客氣地說道。

“將軍為國戍邊,屢挫鮮卑、烏丸於長城之外,關某敬服!”落座之後,關純稱讚公孫瓚道。

“些許小功,何足掛齒!”公孫瓚繼續客氣地推辭。

“不知將軍如今帶兵平復漁陽黃巾禍亂可否順利?”耿武終於問道了正題。

“漁陽一地黃巾暴烈頑劣,清剿起來十分吃力!”公孫瓚嘆口氣,有些憂愁地說道。

“耿某不才,願為將軍薦一人,有此人從旁輔助,則破漁陽黃巾如探囊取物!”耿武說道。

聽耿武說漁陽有如此可堪大用之才,公孫瓚不由得大驚,於是急忙問道“不知先生所薦者何人?”

“漁陽雍奴大族田氏後人田豫!”耿武答道,“此人自幼熟讀兵書,弓馬嫻熟出眾,有大才,與耿某有舊,是以薦於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