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二顆定海珠去暫時壓住水患,爾後其他人各施其能,或開山鑿壁、或乾燥溼地、或清除疫病、或安撫人族,這樣一來,治理水患就不是什麼難題了,諸位以為如何?”
“善”、“此言甚妙”、“真治理水患的明言”
燃燈道人眼前一亮,連忙站出來說:“貧道不才,但也有幾分本事,願意坐鎮中樞,用十二顆定海珠去鎮壓水患。”
此言一出,闡教中人臉色大變,為何?可以試想一下,魔尊重樓既然拿出自己的定海珠來鎮壓水患,那坐鎮中樞一職理應讓他來擔當,卻不知燃燈為何行那越俎代庖之事,這讓問道宮之人如何去想。
問道宮之眾也沒太大反應,好像早就心中有數一般。
重樓裝模作樣的想了想,點頭同意:“既如此,那就有勞道友了,不過鎮壓水患一事太過重大,還望道友慎之。”
燃燈道人見計謀達成,一臉嚴肅的回答:“道友放心,吾必小心行事。”
既然達成了行動方案,眾人也就不在耽擱片刻了,紛紛行動起來。
大禹帶著人族治水大軍,開始了漫長的疏通河道過程,他先是規劃好了一套完整的疏通渠道,然後從上游開始,一點點的埋頭苦幹起來。
大禹每發現一個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個部落去發動群眾來施工,每當水利工程開始的時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勞動,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幹。他生活簡樸,住在很矮的茅草小屋子裡,吃得比一般百姓還要差。但是在水利工程他又是最肯花錢的,每當治理一處水患而缺少錢,他都親自去爭取。
他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過自己的家,聽到小孩的哭聲,那是他的妻子塗山氏剛給他生了一個兒子,他多麼想回去親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務艱鉅,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個大禮,眼裡噙著淚水,騎馬飛奔而走了。
這一次大禹和闡教諸仙、問道宮諸仙治水方法是把整個中國的山山水水當作一個整體來治理,他們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該疏通的疏通,該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變成肥沃的土地。 然後治理山,經大禹治理的山有岐山、荊山、雷首山、太嶽山、太行山、王撾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華山、大別山等,就是要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往下流去,不至於堵塞水路。山路治理好了以後,他就開始理通水脈,長江以北的大多數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跡。
經過了十三年的時間,在眾人的齊齊埋頭苦幹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兇惡,馴馴服服地平緩地向東流去,昔日被水淹沒的山陵露出了崢嶸,農田變成了米糧倉,人民又能築室而居,過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正當大禹和諸仙都沉浸在治水的喜悅中時,該發生的事終於發生了,燃燈道人派人來報,說是定海珠失蹤了…!
手機使用者請瀏覽 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
………………………………
第七十二章 燃燈偷雞不成蝕把米
聽聞定海珠丟失,無論是問道宮門下還是闡教門下都大驚失色,要知道定海珠可是魔尊重樓的先天法寶,怎會說丟就丟,而且看管它的還是闡教的副教主燃燈道人。
眾人都趕回了大本營,準備去商量對策,弄清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諸仙一進大本營,就看見一臉苦色的燃燈道人,這廝幾乎聲淚俱下的說:“諸位,貧道一時失察,鑄下大錯,那定海珠不知何故,突然齊齊失蹤,真是匪夷所思。”
魔尊重樓眉頭緊鎖,一副事態嚴重的樣子,出口問道:“燃燈道友,那定海珠一直鎮壓水患好好的,為何會突然失蹤?”
燃燈:“具體細節,貧道也無從得知,或許是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