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例醫案, 都是白承德經手, 也提到醫方屬他所創。

靠著這幾張古藥醫方, 白承德接掌了白家,成為第三代皇家醫師,將醫家聲名提至巔峰。

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 白氏醫堂開始在各地做分堂,一點點奠定今日規模。

白家醫者都有自己的個人醫志,記錄平日出診醫案以及醫方心得。

白承德這樣的人物, 醫志肯定有妥善保管。

兩人去了白家舊書室,從最底層壓著的箱子裡找出了那個年代的所有醫志。

白承德的三本, 被封進密封袋,還抽了真空。

取出來後,看著雖老舊泛黃紙頁脆薄, 字跡卻完整清晰。

翻開第一頁, 裡面掉出張白承德生平簡介以及父母子女關係圖, 可見處理儲存者的用心。

「白承德的母親死得很早,還未入祖墳。」看了父母一欄介紹,俞晶晶指著白承德母親名字後幾行小字說。

「只生育一子。」白錦溪翻看族譜,一順往下,眉頭微微皺起,「白承德這一脈便子嗣艱難, 是從這裡開始的。」

「他母親,應該是屍族。」

這樣有名望的人,母親只用寥寥幾筆概括,未進祖墳這幾個字,背後蘊含的意義極深。

那個年代,不是犯了極大過錯,不會有此嚴懲。

白承德接掌白家,權勢攀至頂峰,沒有將母親遺體遷回,肯定有什麼不可明說的顧忌。

他的父親,記錄倒是洋洋灑灑。

第一任妻子過世,他又續娶了兩任,生下了四個兒子三個女兒。

他這條線,下面橫七豎八一堆人頭,而白承德這裡,始終只有一條。

單傳,一直是單傳。

到了白錦溪這代,也是如此。

白承德父母下面那堆人頭,充分證明瞭他的繁育能力。

之所以子嗣不繁盛,問題應該在白承德母親這邊。

若她是屍族,這件事就很好解釋了。

坐胎本就不易,耗盡全身精血才將腹中胎兒養成,生下後身虧體虛,若是養份供應不上,消亡只是時日問題。

白承德母親在產子後,失了精血形容發生改變,旁人懼怕將其關押,不出幾日便會饑渴而亡。

她的死亡時間是生育白承德半年內,若不是發生重大變故,以屍族存活年限,怎麼可能消亡得這麼早。

雖然這只是猜測,但事情也差不多該是如此。

白承德有一半屍族血脈,子嗣上便能體現出來。

雖然經歷百餘年,血脈逐漸稀薄,但屍族部分基因,依舊存留。

若是母體強健,生下來的孩子體質便好些,但是輪到下一代,母體稍微薄弱一點,生出來的孩子便是個病怏子。

像白錦溪這樣自小泡古藥包長大的也有好幾個,往前數兩代都還好,到他這裡就又弱了下來,想來跟齊秀珠體質脫不開幹係。

屍族與人類產子,確實有不少例子,但能活下來的嬰孩,只在少數。

這樣的混血,屍族不會承認其身份,也不會接納進入族群生活。

俞晶晶只在幾次餐會中聽到有人提及,大家都對生育人類嬰孩的屍族女子唾棄萬分,當花邊新聞說出,滿是譏諷。

屍族內部沒有混血,俞晶晶也不清楚這些混血兒都是以什麼方式存活在世間。

她所知道的,只是這些混血兒體質大多孱弱,既沒有人類的康健體魄也沒有屍族擁有的力量及各項能力,存活年限極短。

像白承德這樣活過六十九的,真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

這或許,與他手中掌握的古藥藥方有關。

俞晶晶從豪叔手上繼承的營養劑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