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燉懟�
又如廣東廣州府、肇慶府的圍基,安徽的陂塘,等等,'12'更不用說各項河工、水利了。
乾隆九年五月下旬,大學士鄂爾泰等會同九卿議復,柴潮生請於直隸興修水利,誠非鑿空無據之說,必使全省之地形水道,脈絡貫通,決非旦夕所能奏效;若如該御使所奏,遽遣大臣齎帑,前往開浚,將現在之賑民,派令就工給值,誠恐倉卒。得旨:“依議。畿輔興水利,乃地方第一要務。”命曾任直隸總督、布政使的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劉於義前往保定,會同總督高斌詳議經理。'13'
九月,直隸總督高斌奏,尊旨查勘水利,伏以(白洋淀)東、西二澱,諸水會聚,容堪畢詳籌奏聞。得旨:“是。悉心詳酌,成此永久有益之舉。”'14'
十二月,協辦大學士劉於義奏奉旨查辦直隸水利事宜,履勘各屬,現在應辦浚牤牛河,開白溝河支河等,及營治稻田(六百六十餘頃)。以上應辦各工約估需銀四十七萬兩,請撥銀五十萬兩,春融次第興工。是為初次工程,其後還有二次、三次工程。'15'
至乾隆十二年,據報,順天、保定、河間、天津、順德、廣平、大名、趙州等處各工俱已完成,前後共享銀七十餘萬兩。'16'
乾隆十三年三月,湖南巡撫楊錫紱奏:竊以為目今養民之政,尤當專意講求者,莫如水利一事。今江湖河港之水利,其在通都孔道者,固已逐一整頓。然山鄉僻壤,舊有陂塘堰壩,閱久湮廢者不少。若親民之官為之指示開導,當無不爽然悟者。
貴州按察使介錫周也力主築壩開渠,其無力引水之田,則照例官借工本。
更多更大的專案和工程接踵而至,如總督方觀承治直隸永定、滹沱、白溝等河,奇材、雞距等泉;尚書裘曰修所治黃、淮、淝、濟、伊、洛、沁、泗等,共九十三河,疏排浚瀹,貫穿原委,俱有成效;巡撫胡寶瑔分疏河南水利,開河六十七道,計二千五百里,等等。'17'
不管十八世紀直隸水利工程最終進展如何,它都構成了有關方面在“前現代”的最大一次努力。就其雄心之高、計劃之大來說,恐怕只有二十世紀才能與之媲美。
開礦,更是一個長期以來備受爭議的問題。清初礦禁較嚴,乾隆初對礦政作了較大調整。其後,乾隆八年廣東布政使託庸奏請開礦,兩廣總督馬爾泰議復,稱廣州等府報出銅鉛等礦二百餘處,現確查召商試採。九年六月,這一提議遭到御史衛廷璞、歐堪善的非議。上命軍機大臣將衛、歐二折抄寄馬爾泰等,“悉心定議,務期妥協無弊。”'18'
七月,馬爾泰等條陳粵東開採礦廠事宜,稱廣州府所屬州縣報銅礦十二、鉛礦二十二、他礦三,韶州府屬報銅礦五、鉛礦二十七、他礦三,惠州府屬報銅礦十六、鉛礦十、他礦五,潮州府屬報銅礦六、鉛礦七、他礦二十九,肇慶等府報銅礦二、鉛礦五、他礦十八(包括金礦九),各直隸州報礦三十三,全省共銅鉛金銀等礦場近二百處,請召商試採。奉旨準行。'19'
九月,新任兩廣總督那蘇圖奏報到粵,得旨:“兩粵開採一事,頗為目下急務”。'20'十月,那蘇圖與署廣東巡撫廣州將軍策楞具摺奏陳,反駁衛廷璞、歐堪善禁礦之議:粵省在在需用錢文,鼓鑄一事,萬難緩待。而銅斤之產於東洋者,江浙等省紛紛購買,尚慮虧缺;其產於滇南者,額解京局,及供應本處與川黔等省鼓鑄,豈能源源接濟?粵東現有礦廠,棄而不取,非計之得也。“臣等身膺重寄,何敢好大喜功,創此無益之舉?”
議者或謂礦廠一開,奸良莫辨,事屬可慮。然雲南、粵西頻年開礦,並未滋事。惟在彈壓有方,便無意外之慮。或謂聚此數十萬工丁,必致米價騰貴,產米地方,遠則江楚,近則粵西,皆一帆可達,購鄰省之米,養本省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