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1/3頁)
章節報錯
會的縮影,自私、狹隘、貪婪,勾心鬥角、貪汙腐化等等都能在其中找到影子,同時,在眾多的九十年代未的西方科幻作品中,這部小說中的人物形象也較為鮮明。但如果您在幾十年後還能記得這部小說的話,那記住的肯定不是這些東西。如果真的有人為了這些而看《黑太陽》,那他最好去買一套《人間喜劇》,對於人性和社會,巴爾扎克拉下的那點兒也比這本書深刻。事實上幾十年後這部小說中的人物你可能一個都記不起來,但你絕對不會忘記人類做為一個整體在這個黑太陽下的冷寂世界中的恐懼和迷茫。
對於為什麼要讀科幻小說還有一個答案:它能使我們對人類面臨的各種各樣的未來做好心理上的準備,以使我們能夠提前預防,或至少是從容面對未來的災難。《黑太陽》描寫的確實是未來,也確實是災難,但那是在距今十億年之後的未來裡,距地球百萬光年之遙的世界中的災難,從我們的太陽的質量等級看,它在那時將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結束生命,如果那時地球上仍存在著文明的話,它將終結於火海中而不是嚴寒裡。描述那樣的未來災難以增強我們的心理承受力,多少有些牽強附會。
但儘管如此,為什麼《黑太陽》還是讓我們著迷?答案很簡單,我們想去那裡,想去威廉森為我們創造的那個百萬光年之遙的十億年之後的黑太陽下的世界,我們自願把威廉森遞過來的這顆黑色的長生石貼在腦門上,以便在它的控制下夢遊。
有時候我們懷疑,上帝可能是一位科幻小說家,因為科幻小說的任務就是創造一個個不同的世界,儘管對於科幻而言這些世界僅能存在於想象之中。事實上,早期的科幻小說並沒有試圖去創造完整的世界,而只滿足於創造某種東西,比如凡爾納的那些大機器。後來,科幻小說由創造大機器發展到創造世界,標誌著科幻文學由工程師向造物主的飛越。但這造物主的活兒並不好乾,科幻史上留下的能稱之為經典的想象世界是屈指可數的,就像文學史上留下了哈姆雷特、唐吉訶德這些人物形象一樣,科幻史上留下了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克拉克的拉瑪飛船和郝伯特的沙丘行星。《黑太陽》誕生不久,我們當然無法斷言它的世界能成為經典,但可以肯定這個世界是創造得極為出色的。
你為什麼登山?因為山在那兒;你為什麼讀科幻?因為科幻中的世界不在那兒!是的,科幻大師們創造的想象世界之所以吸引我們,是因為它們的疏離感,或者說是因為它們與現實的距離。在日復一日灰色的生活中,我們深感現實的乏味與狹小,渴望把自己的生命個體以幾何級數複製無數份,像霧氣般充滿整個宇宙,親自感受無數個其它世界的神秘與精彩,在另一些時間和另一些空間中經歷體驗無數種不同的人生,只有想象和幻想能夠使我們間接地實現這個願望,這就是科幻小說吸引力的主要來源。
在以住的科幻理論中,對於科幻小說中的想象世界,主要是強調兩點:一是其邏輯自洽性,要使想象世界自成一個在邏輯上能夠完好執行的封閉系統。這幾乎是科學家乾的活兒,比較明顯的例子是非歐幾何,雖然這種幾何後來大量應用在地理製圖學和理論物理學中,但創造它們的數學家們當初只是為了得到一個在邏輯上自我滿足的幾何學世界;二是想象世界的超凡和奇特,要使這些世界與現實拉開距離,以其與現實的巨大落差使讀者受到震撖。科幻史上的許多經典之作做到了這兩點,但引進之後在國內並沒有產生很大的反響,其原因,可能是這些作品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第三點:對想象世界與現實的距離的把握。
首先要對這裡提到的“距離”進行說明,這不是物理的距離,而是指想象和幻想的力度和自由度。《星球大戰》系列顯然是發生在很遙遠的地方的故事,用盧卡斯在電影小說開頭的話說是在“另一個空間、另一個時間”,但他描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