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兮夫妻一直待在皇家書院,低調行事錯開朝堂的紛爭,這次低調離京去雲州,並沒有引起多少關注。

夏日已經進入尾聲,車隊越往東北走越涼快,夜間車廂內不用放冰盆就很舒適。

車隊連續趕路兩日,能看到百姓揹著行囊趕路,一問才知道百姓被徵集去修糧倉。

亂世多年,各州的糧倉損毀嚴重,現在所有糧道上的糧倉都要重新修繕。

楊兮算著沒多久就要秋收,“徵調這麼多的壯勞力,會不會耽誤秋收?”

周鈺,“朝廷不允許各州耽誤秋收,我想等秋收時壯勞力就會歸家。”

楊兮一路觀察過田地,經過幾年種植,東北的田地養熟不少,今年百姓的收成應該不錯。

隊伍到縣城休整,楊兮兩口子特意逛了縣城修建的書院,書院的面積並不大,書院上學的學生不到五十人,這還是縣令各村走訪的結果。

楊兮嘆氣,“北方讀書人本就少,這越往東北走情況越糟糕。”

這還臨近京城的縣城呢,還不知道其他東北各州的情況。

周鈺很樂觀,“這要根據實際情況看,地理位置便利的縣城接觸的訊息靈通,百姓接觸外界訊息的機會多,百姓願意送孩子去讀書,像是這個縣城沒有任何優勢在,書院能有現在的人數已經不錯了。”

“你說得對,我太著急了。”

周鈺聽著書院內郎朗讀書聲,他會心一笑,萬事開頭難再過幾年情況自會改善,不過,北方沒有南方的讀書基礎,東北又不如北方各州,北方籍貫的官員甚至想過分南北卷考試。

這座縣城並不大,恢復幾年也沒恢復多少生機,縣城只有一條街,城中百姓也不多。

楊兮感慨的很,“這父母官也不好當。”

在資源不豐富的縣城當父母官,想要獲得政績太難!

次日,車隊再次啟程,這一次一路急行趕往雲州,官道上時不時能看到來往的商隊,惹人注意的是東北各部族打扮的商人,這些商人已經經過核查,為了加快東北各部族百姓融入華國,朝廷允許各部族商賈南下通商。

只不過需要辦理通行證,辦理的條件十分的嚴苛,同時商隊還會有朝廷計程車兵跟隨。

雖然條件嚴苛,然各部族的商賈也心甘情願,因為他們太需要各種商品生活,為此朝廷還免了不少物品的稅收。

臨近雲州,方秀明顯感覺到不同,“雲州更繁華,竟然還有洋人商賈。”

楊兮驕傲的很,“子恆在雲州建了不少作坊,雲州因為作坊吸引往來的商賈,乾果和一些山珍很受洋人的喜歡。”

方秀,“您和國公教的好。”

楊兮聽著心裡高興,嘴上謙虛道:“都是孩子自己的想法。”

雲州的作坊發展好,逐年擴張下不僅為雲州吸引人口,還促進雲州經濟發展,一年為朝廷交不少稅收,東北其他州每年還需要朝廷撥款建設,雲州已經實現財政自由。

車隊到達雲州府城,府城外能看到一處圍起的馬場,馬場內竟然圈了不少馬匹。

楊兮夫妻等進城時,還看到了東北有名的馬幫,馬幫運送貨物不僅東北有,在西北也有很多的馬幫,只是亂世馬幫不是被清剿就是被衝了公,多年銷聲匿跡,現在又出現在人前。

楊兮拉開馬車簾子,她還能看到馬揹筐內裝著孩子,小娃娃一看就長在馬背上,不僅不怕馬,圓溜溜的眼睛正好奇的四處打量。

最後小娃娃被母親發現,又重新縮回筐內待著。

楊兮會心一笑,真好,現在東北各州處處透著生機,這說明朝廷給百姓帶去了希望。

楊兮這邊的車隊壯觀,並沒有搞特殊進城,依舊吸引了不少目光,等車隊進城還能聽到議論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