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這是帝國的國情。
當然就整個地緣政治而言,帝國現階段確實是出於一個四面楚歌的狀況,同蘇美英日四個國家同時陷入了較為複雜的領土爭端中,內閣好不容易以較大的退讓暫時解決了同美國的爭端,可以集中精力對付英日兩國,軍部就突然決定要對蘇聯作戰,這肯定會讓內閣很不高興。
不高興也得支援。
這就是帝國內部的實際狀況,帝國並不是像日本那樣的軍國主義帝國,中央軍部還沒有操縱內閣的實權,實際上帝國政治高層內部更像是古代的文武分治,文官和武官各有一套系統,雙方互不統轄,都只接受皇帝的最高統帥。
只不過中央內閣還要受制於國會,而中央軍部則連國會都可以不放在眼裡。
回到自己在軍部的辦公室。蔣方震就迫不及待的在第一時間發密電給西伯利亞軍區司令部,讓趙庭柱和衛立煌做好相關的準備,而他則負責制定出最合適的對蘇作戰規劃。
鑑於帝國四面禦敵之現狀。蔣方震很清楚此番對蘇作戰絕對不能像和日軍的交戰這樣一打就是三年,對蘇作戰必須以雷霆之勢速度決出勝負,在最快的時間內消滅蘇聯在東部地區的主力部隊,奪取喀山。並使得蘇聯在德軍和波蘭聯軍的進攻中最終亡國,形成中、德、波三國分刮整個蘇聯的局面。
一旦出現這樣的局面,中央軍部再同德軍達成一份互相能夠接受的協約。一起和平分刮蘇聯,納粹德國再將擴張方向對準英法及殖民地,中國所面臨的世界政治和軍事對峙的壓力就會大幅減弱,英國也將失去同中國在東南亞和印度洋角逐的勇氣及實力。
所以說,現在進攻蘇聯是最有利於帝國的國家利益。
蔣方震打了一個電話,將陸軍參謀總長傅良佐請到自己的辦公室,等傅良佐一進來。他就很是興奮的說道:“陛下同意了。”
“真的?”
傅良佐還有點不敢相信,他本以為這麼重大的決定至少要等半個月才能分曉。
他比蔣方震要年長,明年就要正式退役,也是近期即將退役的唯一的資深陸軍上將,在此之前。他倒是一直窺視著蔣方震的總參謀長一職,可惜每次都未能如願。
正因為這種競爭關係,他和蔣方震的私交其實並不好,他和趙庭柱的私交倒是甚厚,故而對趙庭柱提出的突襲蘇聯的計劃也是最為鼎力支援。
確定陛下已經批准的訊息後,傅良佐就迫不及待的同蔣方震商議道:“那我們也該儘快拿出一個最合適的方案,務求速勝,千萬不能像對日戰爭這樣拖延太久,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快速推進,消滅蘇聯。”
蔣方震則道:“我也是這樣的想法,衛立煌提出的作戰規劃還是非常可行和適合的,在他的提議之上進行更為詳細的規劃是最為合理的辦法,只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蘇聯現在就算是實力再不濟,戰爭潛力還是大於日本,所以速勝速決之關鍵就在於一次調遣的兵力和資源到底有多少。”
傅良佐很隨意的坐下來,自己取出煙點上,同蔣方震解答道:“那當然是能抽出多少就抽多少,美國那邊的問題算是基本解決的,對付英國,那本來就只是海軍的事情,咱們陸軍這邊集中一切力量速攻蘇聯,一個月內就推進到喀山。”
蔣方震並不抽菸,他為自己倒了杯茶,沉默而慎密的盤算著這些事,等了片刻才同傅良佐道:“等下將潘兆勤喊過來,咱們再一起好好的合議一番。想要對付蘇聯,眼下還是要優先將空軍主力都抽調到西北,速戰速決,等對蘇聯的軍事行動結束後,再讓空軍回去協助東北國防軍也不遲。”
傅良佐並不否認這一點。
他想了一會兒,才道:“趙老總真是好運啊,這一戰的把握極大,他在西北坐鎮,那更是平掃萬里西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