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一起將日軍的部署情況重新在地形圖上標註出來,試圖猜測大島義昌此時的真實想法。
在多支部隊被迫撤離戰場後,日軍主要還是退往雲谷地區,而非嚴守鐵路線,由此可以看出,日軍還是要死守雲谷,利用山地優勢和東北軍拖延下去。
雲谷一帶的地形很複雜,想要速攻下來的可能性比較低。
宋彪在此推算後,還是決定繼續提前速攻平壤。在此基礎上用多個師團圍攻日軍,此時就不急於速攻,而是要力求減少犧牲,逐個敲掉日軍的據點。
到了下午4點,東北軍的主力部隊已經越過清川江。切斷了第二師團後撤的退路,直到這時,東北炮軍的部分炮兵團才轉移到安州戰場,為各主力部隊提供支援。
第十四步兵師以極大的犧牲殲滅日軍第四預備旅團後,就地整修,第三步兵師率領兩個新編團南下進攻平壤。一路速攻,隨著第十五步兵師的投入,在安州戰場,宋彪已經用四個步兵師、1400門火炮圍攻日本第二師團、第二炮兵旅團和僅剩下的一個總預備旅團。
整個戰役自爆發以來就沒有一分鐘的休息時間,炮火從未中斷,並且是越來越猛,雙方聚集在安州城南的銅錢嶺一帶,這是一座典型的火山嶺,山頂口為圓錐狀,形如銅錢。
日軍在山嶺上建立了長期的防禦工事,以此堅守,而東北炮軍的火炮調集過來的數量越來越多,炮火瘋狂覆蓋著整個山嶺。
這是日軍最後的大本營,一旦失守,日軍第二炮兵旅團就會直面兩個步兵師的圍攻,撤退都來不及。
一直打到傍晚時分,雙方死傷都很慘烈,山坡上屍橫遍野,鮮血也染紅了土坡,一大半的樹木都被炮火襲斷,到處橫倒,成了東北軍向上進攻的常用屏障。
幾條山嶺小路成了雙方爭奪的重點,反覆爭奪,彼此的鮮血早已塗滿盲腸小道,屍體堆積如山,在熊熊烈火中炙熱燃燒。
從日俄戰爭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正是日本武士道精神最為瘋狂的階段,在這一時期,日軍的中下層軍官和士兵堪稱是瘋狂好戰,愚忠,不惜性命,在此前的鴨綠江和圖們江戰役中,朝鮮軍的兩個師團只是遭遇20%的傷亡減員就潰不成軍,而日軍很多旅團、聯隊的戰鬥減員程度達到了50%仍能堅持作戰,甚至是在70%的傷亡率下,一些日軍部隊的官兵還可能有極其強悍的作戰意志,極端情況下還會迎來近乎瘋狂的白刃格鬥和反撲。
這樣的戰鬥意志即便是東北軍都無法達到。
從4月5日到4月10日的整個鴨綠江戰役期間,東北軍第一天總傷亡高達1。3萬人,即使是最低的最後一天也有超過兩千人的死傷,這種程度的人命消耗讓宋彪不寒而慄。
只是在決定和日軍開戰之前,宋彪就已經做好了這樣的心理準備。
無論要付出多少代價,優勢就是優勢,勝利終究就是勝利。…;
安州戰役是第一步兵師入朝以來真正負責主攻的第一場惡戰,趙庭柱和全師上下都是迫不及待的想要打一場漂亮仗,以至於趙庭柱這位師長兼副西線副總指揮也親自上陣,率領最為精銳的兩個步兵團衝上銅錢嶺。
此時在銅錢嶺的東北軍第一步兵師和日軍第二師團都是兩軍最為精銳的部隊,也代表著現階段中日兩國陸軍的最高水平。
連續三次進攻都被日軍頑強守住後,趙庭柱急不可待的親自上陣。將全師的衝鋒槍都調集到第1011、第1012步兵團,組編了7個衝鋒隊,從其他各團和附屬的新編團大量抽調迫擊炮班、重機槍班,用兩個精銳步兵團同時插上進攻,另外調遣兩個新編團協同作戰,交叉推進。
上甘嶺戰役可以證明,在這種山嶺工事區域。火炮的威力會被大幅度的削弱,此時就要靠更為精準的迫擊炮,特別是像東北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