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之歷史,過去有一萬年之久,未來亦當還有一萬年之久,豈可毀於我輩之手,因我輩人人自私怯戰,而使民族亡於蕞爾小國日倭之手,假若真是如此,我等何必為人,兩萬萬中國男子都當自殺以謝先祖後人,自朕開始,人人都當自裁,何必苟活於世,圖浪費米粟而已。…;
一直唸到此處,蔣作賓稍作停頓的看了眾人一眼,等了片刻才繼續念道:“故此,望諸君同朕共征戰於沙場,與日本決一死戰,不惜一切代價,縱然使得全軍上下屍橫遍野,諸軍將士死盡兄弟叔伯,也當殲滅日軍。”
各部將領聽完這番話,內心都是激憤不已,又是激昂萬分,終於知道皇帝御駕親征的訊息果然屬實,真的是要和日軍一決勝負。
蔣雁行並不知道這封信到底有多長,但見蔣作賓並沒有將皇帝的手諭正式交授給他,估計還有後文,心裡則是忐忑不安。
追隨皇帝已經有六年之久,一直深得皇帝之栽培和教導,屢次有機會率領各團部參與圍剿土匪的戰鬥,在東北軍中,他的才能一貫並不顯眼和突出,唯有穩重之名而已,卻總是能得到最多最好的機會和栽培,這讓他感激不已,時刻都有為皇帝誓死效忠之決心。
只是在此時此刻,他也不知道能否承擔起皇帝授予他的重任。
他真是擔心自己戰敗,那真是既害了國家,又害了民族和皇帝,屆時,他便是自殺一千次也無法原諒自己,更無法挽回自己給國家和皇帝所造成的損失。
聽著這份手諭,蔣雁行心裡只是更加忐忑。
就在諸軍將領等待皇帝對於東線戰場給出最後的總指示時,蔣作賓卻將手諭收起來,繼續摺疊回信封裡,道:“保密起見,陛下對於東線戰區的最後叮囑並未書寫在手諭中,由我代為口述,請各位同仁牢記。”
蔣雁行等人再次行躬身禮,道:“有勞蔣內侍官閣下!”
蔣作賓則道:“陛下說,自反法戰爭至日俄戰爭以來,過去百年之中的陸軍軍事作戰理論並無大的突破,尤其以日俄戰爭為例,雖然在戰爭中出現大量的新作戰方式,比如溝壕戰和機槍封鎖壓制等戰術的進步,但在整理作戰理論上,還是同過去一樣以線式被動佈防為主體,交戰雙方都效法拿破崙時代之作戰思維,在前線佈置防線,將部分主力部隊收縮在後側作為總機動兵力,無論是雙線作戰,而是三線作戰,都側重於強調正面的推進和主力部隊的對決原則,軍事思想強調現代軍事的推進和多兵種的配合,以及炮兵優勢的壓制和反壓制打擊。日軍目前還在貫徹這一思維,無論是在西線,還是在東線佈防態勢中,都完整的保留了這種古典軍事作戰理論的基本原則,而我軍在東線和西線戰爭的進攻則是突破了傳統作戰理論的束縛。以東線戰場為例,此次戰爭的總指導思想就是多點進攻,重點突進,此八個字乃陛下最為側重強調的一點,也是諸位同仁務必要牢牢謹記的總方針,並且要對新的作戰思想有絕對之信心,絕不可在半途因為傷亡大而喪失信心。”
稍作停頓,蔣作賓繼續補充道:“此外,陛下口述,東線戰場事關延吉和所謂的間島之爭,事關重大,不容有失,而東線各師團都是臨時組織,各部為了適應本次作戰,都有裝備上的大規模調整,新戰術的大規模集訓,因為時間倉促,恐怕各部都還未必能夠有效的適應,而在多點進攻,重點突進的總方針之下,各部強行突進,強攻日軍各高地和要害,犧牲再所難免,所以,諸位將領要有作出重大犧牲的準備,同時要嚴格遵守西線戰區集團軍參謀部和最高指揮官的一切命令,不得有任何之私心,相互要絕對信任,也要做值得其他各部信任之師。同時,陛下口諭,此次戰爭勝利後,凡表現合格之各部,即便是巡防軍各新編團也將正式轉為中央陸軍正式編制,望望各位轉告下屬,要有勇氣敢於和日軍一較高低。最後,陛下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