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軍覆滅,撤都很難撤。
這樣的不同特點正是大家的裝備、訓練和作戰方針的不同而造成的。
東北軍對於日軍的情況其實是比較瞭解的,吉林巡防軍總隊有三個直轄支隊就是以日軍的編制特徵模擬建設的,經常用於演習和研究,在日本陸士、日本陸大和日軍進修過的東北軍士官也太多了,大家對日軍的情報掌握的還是比較深入的。
相比之下,日軍對於東北軍的瞭解就不夠深入,它的情報工作還是很不錯的,但東北軍的反情報和保密工作也很厲害,因為東北軍同時要防範清政府和外國兩個因素,大部分的軍事機密都是封閉的,而且東三省的範圍太大,東北軍的很多部隊在山窩窩裡一藏,不管是搞什麼演習,還是長期集訓、駐紮,甚至是秘密籌建等等,日軍都完全搞不清楚。
包括在軍費、軍購、軍需等等問題上,東北軍的機密太多,不是日軍的情報部門想查就能查清楚的。
所以,中日戰爭一旦真的開啟,東北軍的最佳方針就是猛撲出去,上手就務必要殲滅日軍兩至三個主力師團。
在陳其採鋪墊的差不多後,宋彪才正式開口道:“我今天召開這個會議正是要將決戰之方針定下來,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軍既然強於快戰猛攻,自然要將此一特點發揮到極致,務必要求一開戰即超越日軍防備之極限,突破日軍多點防禦,達成圍殲日軍主力的第一目標。在此基礎上,我提倡我軍打一場人民戰爭,充分調動全國和東三省的力量,要實現全國上下一盤棋,人人以國家利益為上,同時在區域性地區形成大規模的勞力和民夫的支援,使得補給和彈藥消耗完全超過我軍的常規極限,以短期時間內的五到十天,不惜一切代價直接殲滅日軍兩到三個師團,重創日軍實力,震懾日軍,逼迫其放棄海軍優勢和我國和談。要形成這一點,除了依靠各軍的裝備、訓練之外,也當充分在情報上做工作,在調動部隊參與作戰的過程中,務必保持隱秘,充分利用東三省東南地區和邊境的山地優勢,大量的保密的調動部隊抵達,並且做好隱藏工作,以達到在開戰瞬間,突然形成三倍於敵軍的兵力和炮火優勢。”
說到此處,他又補充道:“考慮諸多因素的制約,我軍不適合首先挑起戰爭,故此,東北巡防軍可適當加大活動範圍,要抓住機遇重點殲滅一支朝鮮義軍,並在大局面上顯示出我軍未做好足夠準備的情況,使得日軍有機會主動出擊,而我軍則後發先至,在戰術的設計上要側重於抓住敵軍的動態,在敵軍行進過程中實施突然的包夾和圍殲,同時要將主戰場充分避開日本海軍的火力覆蓋範圍。”…;
宋彪說了兩番話,實際上已經將這場戰爭的整體總戰略和大致的規劃都確定下來。
會議室裡的每一位將領都在仔細的思考著,按照宋彪所說的原則和方針,大家都在尋思各種細節上的事情。
片刻之後,蔣政源就先和宋彪說道:“陛下,我個人以為日軍大約在月底之前就能做好備戰動作,而他們也極其可能以突襲我軍的方式開啟戰役。”
宋彪則道:“讓主力師後撤一段距離,避開和日軍直接對峙,以及被日軍偷襲的可能性,繼續維持以各地巡防軍為主的前線戒備,政府方面,我會安排人親自前往日本和談,儘可能拖延一段時間。我們此前還是很提防這些事的,即便首戰預備規模可能很大,大致也應該能在月底之前完成,諸位不要寄希望於外交之拖延,儘可能在月底前緊急完成總備戰規劃的各項事務吧。”
“是!”
諸將頓首。
在總方針已經確定之後,具體要商議的就只是作戰計劃,計劃定下來,剛是軍事上的各項準備工作和行動,特別是軍需物資的調運計劃。
物資的調運相對要簡單一些,東北軍對於日軍的防範一直是非常嚴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