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他身邊的親兵把總一把抱住了胳膊。
親兵把總奪下袁繼鹹手中的寶劍,帶著手下保護著袁繼鹹想逃出九江城。
可是還未逃多遠,正遇到左良玉部將張應元。眾寡懸殊,袁繼鹹的親兵們只得投降。
“屠夫,屠夫!”被張應元帶到左良玉舟中,袁繼鹹指著左良玉破口大罵,然後奮起掙脫押著他的左軍士兵,跑到船舷處縱身跳入江中。
左良玉慌忙讓手下下水把袁繼鹹救起。
“季通兄何必如此固執,本侯又非亂臣賊子。”左良玉對渾身**的袁繼鹹勸道。
“大人你就是現在死了又於是何補?還不如呆在左良玉軍中見機行事,這樣還能勸說左良玉一二,最起碼能多救一些百姓。”
袁繼鹹軍中監軍李尤龍已經投降了左良玉,把袁繼鹹拉到一邊勸道。
袁繼鹹尋思良久,長嘆口氣,只能妥協。
“讓我同侯爺一道也不是不行,但是你必須立刻下令左軍撤出九江,停止對百姓的殺戮。”袁繼鹹對左良玉道。
“那是自然,我立刻下令軍隊退出。”左良玉聞言大喜,連連保證到。此時九江內的軍隊將領多已投降了左軍,即使左軍退出九江還在自己的控制之下。
此時的左良玉完全沒有造反進而奪取大明江山的心思,他已經老了又重病纏身,他之所以帶軍東下就是躲避李自成大順軍的鋒芒而已。
既然沒有造反之心,當然不敢輕易殺掉袁繼鹹這個朝廷重臣。況且左良玉武將身份,雖然已經貴為寧南侯,可是對於文官還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懼意,文貴武賤的思想已經深入到他的骨髓。起兵這些天來,雖然屠殺掉無數的百姓,可是對於大明的文官,他沒敢下令殺掉一個。
不敢殺掉袁繼鹹,又不能把他放回九江,左良玉下令把袁繼鹹軟禁在舟中。然後召集軍隊,準備繼續沿江而下。
然而他的軍隊軍紀實在太過渙散,進入九江城內計程車兵們正**擄掠興奮的很,哪裡肯輕易的退出城去?
左良玉的軍令好久,還是有許多計程車兵在九江城內不肯退出來。這一耽擱就是兩天,而左良玉的病忽然重了起來。
弘光元年四月初四,就在左良玉大軍到達九江的第四天,寧南侯平賊將軍左良玉病死在九江之外的舟中。
左良玉,字崑山,山東臨清人,自幼喪父,成年後從軍。從軍早期的左良玉英勇善戰、屢立戰功,由一普通計程車兵積功成為了一軍的統率。可是後期的左良玉早沒了年輕時的血氣,遇到強敵只知道逃跑,對待百姓則兇狠如狼,燒殺搶掠,強逼百姓從軍,其做過的惡事比早期的流民軍差不到哪裡去。左良玉的一生,多次下過屠城的命令,死在他軍隊屠刀下的百姓不計其數。對外敵怯懦,對百姓兇狠,這就是左良玉以及他帶領的大軍!
左良玉死後,左軍諸將推左良玉之子左夢庚為首,以為順軍的前鋒已經到達九江不遠。經過商議後,大軍繼續東下,四月七日,左軍攻佔彭澤,四月八日佔領了東流。面對聲勢浩大的二十多萬左軍,沿江兩岸的城市根本不敢抵抗,生怕遭到左軍的屠城。
四月八日,左軍繼續東下,主力到達安慶,以總兵李國英為先鋒,兵鋒直指銅陵。
而此時,任思齊率領的艦隊自蕪湖出發,已經到了銅陵。這裡是預定的和左良玉軍交戰的戰場。
任思齊的岱山軍船隻眾多,近四萬人擁有八百多條大小船隻,所有人都是乘船,速度較快。
按照和黃得功商議的方案,任思齊的大軍部署在長江之南,負責抵擋左良玉大軍從長江南岸的進攻。而黃得功大軍則部署在江北,抵擋江北岸的左軍。至於左良玉的水軍則有兩軍水師一同對付。
左良玉大軍二十多萬,加上攜裹的百姓,加起來足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