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過幾次密談。近衛首相提出了日本海軍若同英米作戰是否能夠取勝這樣一個關鍵性問題。對此,我作了明確地回答:‘如果在開戰後的一年之內,還滿可以千一陣子,以後如何,很難預料。’換言之,就是說,如果長期作戰,將會招致失敗。言外之意,還是不打為宜。因為我們都清楚地知道英國入的堅韌不拔以及不亞於大和魂的美國先驅者的頑強精神。因此,近衛首相自然斷然決定無論如何也要避免對英米作戰。他隨即將全部精力投入了對美外交。可是,這種作法招來了陸軍的憎惡,時局已經發展到無法抵擋陸軍一意孤行的地步。這裡所說的陸軍的一意孤行,指的是‘必須討伐英米’這一股思潮。這個時刻,學者以及作家之中有的入也大寫而特寫什麼‘必須討伐英米’、‘大東亞共榮圈’等等文章。他們向陸軍討好,大罵日米交涉是媚外外交。他們對局勢的惡化起了很壞的作用。”…;

“我認為,假若採取‘必須討伐英米’這一戰略,實際上就會出現‘被英米懲罰’的局面,這是不堪設想的。判斷是‘討伐’還是‘被懲罰’唯一有資格者只能是海軍當局。為什麼呢?因為英米是兩個海軍大國,是不可征服的,遭受攻擊的危險必然在日本一方。日本海軍能否長期掌握太平洋上的海空權是勝敗的分水嶺,是決定戰爭與和平的關鍵。”

“我始終堅持這樣的觀點,戰爭若延至一年以上是不可能取勝的。如果打9次能決定勝負的話,那麼‘大和’、‘武藏’、‘信濃’、‘安土’拼死一戰或許能為日本贏得勝利,如果無休止地打下去,‘大和’無論如何也擺脫不了失敗的命運。”

“我粗略的計劃了一下,建造‘大和’戰艦所花費用是1500億日元,平均每噸200萬元。僅此一項即可表明,日本以後永遠也不會再建造這樣的軍艦了,因為建造一艘‘大和’戰艦,其費用實在是太高了。而日本能夠毫不吝惜地投入如此巨大的資金建造4艘,現在回想起來,的確令入震驚。”

“更令入吃驚的是,在這14萬噸的鉅艦上,裝有20英寸的大炮12門。而且,鉅艦的時速為27海里。這種造艦的記錄是世界上許多國家也望塵莫及的。因此,可以說其造艦野心之大以及技術之高超,簡直是駭入聽聞的。”

“實際上,日本先進的造艦技術早就稱譽世界了,鉅艦的建造決不是偶然的。追溯起來,早在1907年,日本海軍將巡洋艦‘筑波’號的艦首衝角改造成漁船型時,日本在世界造船界作為‘前途不可估量的新入’,就已經嶄露頭角了。在這以前,戰艦的艦首是從水平線尖入水中的,目的是以此撞擊敵艦。但是,這種艦不適宜於遠距離炮戰,並且影響艦速,因而一舉將其改造成漁船型的艦首。這一步使日本的造艦技術又走到了別入的前面。”

“過去,參加‘日本海海戰’的日本聯合艦隊,包括旗艦‘三笠’號在內,全部都是進口艦隻。然而,這一海戰的第二年,在日本開始建造戰艦‘筑波’時,立即進行了設計革新,從而在世界上處於領先的地位。進入昭和年代,日本的造船技術又有了新的飛躍。在3000噸的輕型巡洋艦‘夕張’上面配備了和英米6000噸級的戰艦相匹敵的武器裝備,使世界為之一震。在當時有名的重型巡洋艦競爭中,‘夕張’的續航能力也是凌駕於英米同類艦隻之上的。在昭和初期,英國遠東艦隊的旗艦‘肯特’號(屬萬噸級重型巡洋艦)來到橫濱港,應日本同型艦‘妙高’的邀請,英艦將士登上‘妙高’號參觀,曾無限感慨地說:‘我們今夭才算第一次乘上軍艦。’這既是半恭維的言辭,同時也表達了英國海軍將士們白勺真實感覺。同樣,1937年重型巡洋艦‘足柄’號參加英皇的加冕禮時,《倫敦太晤士報》記者在一篇觀感評論文章中有這樣的一句話:‘迎來了海上之狼。’這種描寫實際上並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