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唐海的號,你自己申請一個我們加你啊!不要管那些罵你的!”

馬蓮娜一報名,各種回覆就亂了。

她有點不明白,這些人會做菜和自己有什麼關係?就沒有再說話,跑到唐海旁邊看風景。

很快船員們就都到這一側來看。珍妮弗是攝影愛好者,這時候已經把抱著個小攝像機到處走……

談到磷蝦。很多人就會想到南極大磷蝦,一個能有4到6公分長。號稱全球儲量千億噸!當然這數字也就聽聽,其實也就只有10億噸級吧,這數字比較可靠。

只需要捕獲極安全的5%,那就是5000萬噸,這是全世界人類‘最後的蛋白糧倉’。從上個世紀60年代起,全球就開始對南極進行開發,目前在挪威已經形成了國際磷蝦大市場。

我國是三十多年前才進行的南極考察,其實考察的就是如何捕撈、加工磷蝦,可惜這東西碰一下就碎了。需要相當高精密的儀器才能安全收拾,然後必須在船上進行快速加工、存放,當時我國的船是辦不到的。

一直到前幾年才有收穫,2014年捕撈量也就是5萬噸多一點,比起安全捕撈值低太多,還需要數年才能發展到足夠科技。

另外中國漁業在世界漁業中拳頭還不夠硬,聲音也不夠大,要打通南極海洋生態養護委員會多拿點份額,只怕又要再幾年。

然而磷蝦並不是南極的特產。各個海域種廣泛都有這種生物,只是沒南極的大而已。

很多隨潮流而動的魚類,其實就是在追著吃磷蝦,而磷蝦則是追著矽藻。矽藻起源於冷熱流交鋒……

大麗菊的養魚方式不是集團圍網近海養殖,而是類似於‘國家養殖’的方式,除了種海藻蒐集營養鹽之外。就是各種儘可能的大規模投苗,靠‘輪種’來養護海洋。然後各種定時投放主要是養矽藻和頭足類來做海洋基礎食物,到時候海龍王給什麼就收什麼。

這種兩厘米的太平洋磷蝦。藥用效果也高過鯨油,但這是留給秋刀魚、沙丁魚、鰹魚之類的吃的,捕撈它們難度高不說,還不符合生態漁場的理念。

車上打著大燈,很快磷蝦潮就滅燈了,紛紛潛了下去,這些磷蝦群受到了驚嚇。

“頭兒,到地方了。”

“這麼快!”

“呵呵,時間可是比金錢更容易不知不覺浪費掉的東西呢。”

一些數千噸級的船長常說自己幹活很輕鬆,哪怕是中國的也這麼說,說讓他們進工廠他們不見得就熬得住……

那是因為船的級別太高了,船長只負責開船,也就輕鬆了。

唐海這種船的船長尾巴是絕對不輕鬆的,因為唐海這個大副很少去接手他。唐海自己也不輕鬆,他喜歡去嘗試各種新工具。

大海里到底有多少生物?這實在難說請,總重量是人類總重量的幾十倍肯定是有的,但也不能無限制的捕撈,特別是不能針對某一地區、某一種生物進行過度捕撈。

每個地方都有很多觀察站,包括大麗菊現在都有海獅觀察站了,雖然是臨時的。

觀察站的作用就是計算種群數量……

計算方式每一種生物都不同,然後就告訴漁業和野生動物局的人,今年可以捕殺多少。

一般是總數5%,最大承受力是10%。

任何一個環節一旦失誤,就可能造成地區生物鏈多米諾式崩潰。

唐海以前一直都很相信觀察站的科學家們,然而有一次他看新聞,西班牙變色龍數量從瀕危變成過多,原來是因為變色龍會變色,隱藏得太好……

這什麼意思?那些人用手指著一隻只數的?

是珍妮弗三人讓唐海對科研人員重拾希望,他就沒見過三人一隻只的數過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