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摩訶山頂,兩首領相會!(第1/2頁)
章節報錯
王薄為了救回自己的妻子林蓉兒,召集武林道上的朋友,和受苦的農友,索性揭竿而起,殺了貪官邢本和,開倉放糧,救濟百姓,趁機招兵買馬,擴充自己的隊伍。周邊各州縣組織兵馬前來圍剿,王薄自知不可硬戰,於是率領人馬,上了長白山。
長白山位於齊州、淄川、北海郡三地交界處,因遠望山巔常有白雲繚繞而名曰“長白山”,山勢峻拔,重巒迭嶂,綿延數十公里,素有“泰山副嶽”之稱,最高峰摩訶頂,高達二百多丈,氣勢雄偉。
長白山名字的由來,還有另一個說法。相傳彭祖修行之時,收了兩個弟子,一個名叫赤松子,一個名叫白兔子,後來,赤松子到廬山繼續修行,彭祖則帶著白兔子就來到長白山。所以世人稱他們為“長壽白兔公”,稱彭祖所修行的這座山為“長壽白兔公山”,漸漸在民間被簡化為長白山。
長白山有文字記載始於晉朝,據東晉葛洪的《抱朴子》一書記載“長白,泰山之副嶽,帝以乙卯封泰山,禪泰山下址東北肅然山,”另有解釋,漢武帝在泰山上築壇祭天,這被稱為“封”;下了泰山又在肅然山祭地,這被稱為“禪”。長白山則傳就是漢武帝祭地的肅然山,因此被稱為副嶽。山勢氣魄雖不及東北之地的長白山,卻也是久負盛名。
長白山地處華北平原中部,黃泛平原南部,泰沂山區北部,戰略地位非常重要。誰如果控制了長白山,向西可威脅到濟南,向東可威脅到淄博和青州。同時,控制了長白山就等於守住了魯中南山地丘陵的門戶,對於控制山區以南甚至彭城一帶具有重大意義。因為地勢險要,歷代都有強人佔據長白山,“因長白山接三齊之地,故多有盜賊據於此。”
王薄佔據長白山,很快,官兵就將長白山四面圍困,準備一舉殲滅王薄。王薄此人雖然不是熟讀兵書之人,但是卻有獨到的眼光,早就做好了打算。此時的山東、河南境內,因為不滿當地繁重的勞役和官府的橫徵暴斂,到處發生民變,聚眾起義,和官府對抗。張須陀大敗盧明月,只是其中的一支起義隊伍,平原富豪劉霸道於豆子坑起兵舉事,漳南孫安祖、殺死當地知縣,也聚眾起義,孫安祖的同鄉竇建德,因為資助孫安祖,全家被官府殺害,竇建德索性也加入義軍,後來隊伍也是迅速壯大起來。
王薄起事之前,就派人聯絡他們,讓他們發兵援助,多方勢力凝聚在一起,才不會被官府勢力輕易吃掉。另外,王薄還在請一個人前來相助,這人就是杜堯杜伏威。
杜伏威是齊郡章丘縣人,七八歲時,外出流浪不歸,也不知在什麼地方,學得了一身超強的本領,七八年後,返回家鄉。少年的杜伏威依然貧困潦倒,卻不吃苦,努力謀取營生之路,致使家中一貧如洗,無法養活自己。於是經常穿牆越屋,偷盜為生,後來結識輔公祏,成為生死之交。輔公祏的姑姑家以牧羊為業,普公祏經常偷羊來送給杜伏威,兩人一起飲酒作樂。普公祏的姑姑懷恨在心,於是向官府告發了他們偷盜的事情。郡縣衙役緊急追捕他們,杜伏威與輔公祏一起逃命,上了長白山的會仙峰,聚集了一幫人組成山匪,他當時年僅十六歲。
齊州、淄川、北海郡三地官府的人馬,將長白山各個山口團團圍困,如何出兵攻打,卻是搖擺不定 。三路人馬的主將牛金立,馬有成,蘇南章三人,一致認為,他們六千人馬,圍困對方一萬人,雖然對方戰鬥力不強,但是佔據地勢之利,他們分兵攻打,沒有勝算,只有將他們團團圍困,時間一久,他們糧草斷絕,自然就會不攻自破,而王薄卻正是在利用這樣的喘息之機,在尋找破敵之策。
半夜時分,滿天的星斗閃爍,皎潔的月光灑滿整個山坡。義軍首領王薄協同夫人林蓉兒,與杜伏威、普公祏,四人在黌堂嶺如約相見了。
王薄握著杜伏威的雙手說道,“久聞杜伏威兄弟的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