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成都率領八千禁衛軍,戰將只有花刀太歲魏成和金槍小霸王令狐傑,還有就是菡萏公主楊玉菡,真可謂是兵微將寡,在南陽關前,上陽城下,大戰司徒楚公的十萬大軍。

一場廝殺混戰,眼見宇文成都的人馬傷亡損失過半,形勢萬分危急。即便如此,形勢所迫,宇文成都也不敢輕易敗回城去,於是宇文成都也殺紅了眼,打算和楊玄感的人馬血戰到底,拼盡最後一絲力氣,也絕不肯讓楊玄感輕易進軍洛陽城。

此時菡萏公主楊玉菡卻對宇文成都說出並肩王楊林的密令,讓其撤退至崤函谷,自己在那裡伏擊楊玄感的大隊人馬。這讓宇文成都等人驚喜萬分。

菡萏公主說道,“你們速速和我一起往崤函谷撤退,詳細情況容我日後細說。”眾人答應一聲,合在一處,殺出一條血路,往西北崤函谷方向就敗退下去。

楊玄感眼看自己就要將宇文成都殺得全軍覆沒,豈肯輕易讓他們逃脫,於是一聲令下,率領人馬就追。這時李密在一旁提醒楊玄感,“將軍,宇文成都大敗,也該退回上陽城,然後據城死守,等待救援才是,如今卻棄城不入,往西北逃竄,看來其中有詐啊?”

楊玄感卻說道,“他們人馬已經摺損過半,區區三四千人,就算有詐,又能奈何的了我們嗎?你也太過謹慎啦,給我追,活捉宇文成都。”說著,一馬當先,率領人馬就追了下去。

宇文成都等人,帶著自己的三千多人馬,打打停停,往崤函谷敗退。終於見到前面谷口處,有一塊巨大的界碑,上書“崤函谷”三個大字,宇文成都等人一見大喜,催馬就進入山谷之中。

崤函谷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因其地處“兩都古道”,緊靠黃河岸邊,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又稱函谷關。此處自古以來就是戰馬嘶鳴、硝煙瀰漫的古戰場,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周慎靚王三年,楚懷王舉六國之師伐秦,秦依函谷天險,使六國軍隊“伏屍百萬,流血漂櫓”。秦始皇六年,楚、趙、衛等五國軍隊犯秦,“至函谷,皆敗走”。“劉邦守關拒項羽”,無論是逐鹿中原,亦或進取關中,都是入關中的重要通道,更有詩云:“天開函谷壯關中,萬古驚塵向北空”(唐·胡宿詩),“雙峰高聳太河旁,自古函谷一戰場”(金·辛願詩),崤函谷,地勢之險要,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宇文成都率人衝進崤函谷,但見谷內霧氣沼沼,頭頂濃雲翻滾,整個谷內殺氣瀰漫,甚是可怖。剛催馬疾行了三五里路,忽然眼前旌旗招展,遮天蔽日,黃羅傘蓋之下,楊林楊虎臣,立馬橫槍,,背背水火虯龍棒,站在那裡等待。

並肩王楊林,自從張須陀告訴他,秦彝的兒子秦瓊秦叔寶,如何智勇雙全,頗有其父秦彝將軍的遺風之後,楊林就回憶起了當年在馬鳴關前的往事,他敬佩秦彝的忠勇,於是常常拿起秦彝用過的虎頭鏨金槍,研習起秦家槍法來,每當練至忘情之時,楊林總感覺這柄虎頭鏨金槍,有秦彝將軍的天威加持,而且竟能與楊林心意互通,讓楊林感覺頗為驚奇,於是他就喜歡起使用虎頭鏨金槍來。

宇文成都和魏成等人一見並肩王,趕緊上前拜見,楊林擺手示意他們免禮,說道,“你們一場惡戰,甚是疲倦,可進入谷內,在潼津休整人馬,等候本王的命令,速速退去吧。”宇文成都等人拱手遵令,沿著谷內道路,往西北而去。”

司徒楚公楊玄感,率領大軍,追殺宇文成都的殘兵敗將,轉眼來到崤函谷谷口,見到谷口處界碑上“崤函谷”三個大字,勒住戰馬,微微感到心裡一絲涼意。

李密說道,“將軍,此處就是崤函谷,此地地形險要,易守難攻,若是宇文成都在這裡使詐,我們可要吃虧啊,還是命令大軍停止前進,另想辦法吧?”

誰知李密不說還好,如此一番提醒,竟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