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州總管尉遲迥,先祖是北魏拓跋氏的支脈,號稱尉遲部。尉遲迥生得健壯俊美,擅長騎射,能征慣戰,跟隨舅父宇文泰收復弘農,攻克沙苑,都立下戰功,建德初年,因戰功拜太師,加上柱國,宣帝宇文贇即位後,任職相州總管。 只是六十有餘的尉遲迥,由於精力衰退,被後妻王氏迷惑,兒子們彼此多不和睦,再加上扶住他的長史崔達弩是個文人,沒有才謀韜略,施政失去法度,無法對尉遲迥的不足之處,起到匡扶糾正的效果。 尉遲迥對楊堅極為反感,認為此人早有不臣之心,朝中的一些訊息傳到他的耳朵裡之後,他一邊大罵楊堅居心叵測,獨霸朝綱,一邊也在尋找機會,準備反戈一擊。聽到宗室五王被楊堅團滅之後,知道小皇帝勢必也難逃楊堅毒手,尉遲迥就悄悄派人到趙王的封地,將趙王的幼子,七八歲的宇文乾鏘接了過來,期待有朝一日,以宇文家的唯一血脈為旗幟,時機成熟之時,討伐楊堅。 誰知道沒等來時機,卻等來了小皇帝的聖旨。尉遲迥提前得到訊息之後,就派手下大將賀蘭貴和韋孝寬的兒子韋藝,前去迎接韋孝寬和他的兒子尉遲惇。四人相會於豫中朝歌。 四人由於特殊的關係,在酒席宴上,各懷心思,韋孝寬找機會威逼兒子,打探尉遲迥的詳情,韋藝便和盤托出,說出尉遲迥知道其中有詐,欲殺害韋孝寬,然後率兵起事。韋孝寬大驚,半夜趁其不備逃走。 賀蘭貴立刻派人追殺未果。逃回去的韋孝寬將實情告訴了楊堅,楊堅準備起兵討伐尉遲迥。 尉遲迥知道此時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於是召集手下,發表檄文:“楊堅憑藉著皇后父親的地位,挾持年幼的皇帝,獨霸朝綱,作威作福,不守君臣之道,可謂路人皆知,我乃太祖文皇帝宇文泰的外甥,匡扶國家,保護百姓,義不容辭,今日舉兵討伐國賊楊堅,諸君食周俸祿,望緊隨其後,合力剿滅國賊。” 尉遲迥振臂一揮,轄區內各州紛紛響應。不但如此,尉遲迥還聯絡北邊高保寧以通突厥,聯絡南陳朝中官員,許下割江、淮之地為條件,聯合出兵。又派人去找鄖州總管司馬消難,後來,益州總管王謙又以其管轄十八州也響應尉遲迥。 尉遲迥有了強大的支援,膽氣更壯了起來,率領大軍十萬,出兵討伐楊堅。 訊息傳到長安,楊堅自然也不敢怠慢,立刻召集高穎、楊林等人商議。最後,任命楊堅為征討大元帥,張須陀,韋孝寬和李圓通為三路先鋒,領兵十萬,出兵迎敵。 臨行前,楊堅拉著楊林的手,說道,“虎臣,此次出戰,非同小可啊。長安大局初定,人心浮動不安,各方勢力盤根錯節,很多將士也是各懷異心,敵我兩邊,都是如此。你身為三軍主帥,也是莫大的考驗啊,希望你處事慎之再慎,不可貪功冒進啊。” 楊林說道,“放心吧,大哥,我一定小心謹慎,不負大哥所託。” 楊堅拉著李圓通的手說道,“你不在長安的這段時間裡,一直都是此人跟隨在我的左右,保護我的周全,不過,他也待的膩了,想上陣征討,殺個痛快,李圓通,這次你跟隨虎臣征戰沙場,可要奮勇當先,別給本王丟臉啊。” 李圓通趕緊抱拳說道,“王爺放心,只要楊元帥信得過,李某一定不會讓王爺和大帥失望的。” 楊林率領十萬大軍,浩浩蕩蕩,揮師疾進,來至豫西北武陟縣駐紮,此時尉遲迥的先頭部隊,由大將賀蘭貴和尉遲迥的長子尉遲惇率領十萬之眾,隔著沁河對峙。 第二天,賀蘭貴和尉遲惇便率領著一萬人馬,渡過沁河,背水紮營,準備死戰。韋孝寬的兩萬先頭部隊正好和賀蘭貴、尉遲惇的一萬人馬遭遇,大戰一觸即發。 韋孝寬登高遠眺,見對方一萬人馬,背水紮營,不由哈哈大笑,對左右副將說道,“賀蘭貴、尉遲惇真是兩個草包啊,你們以為自己是當年的韓信嗎?咱們兩萬精兵,他們區區一萬人馬,不是在自尋死路嗎?” 左右副將聽後,也是哈哈大笑,“韋孝寬說道,”諸位將軍,你們可願意與我一鼓作氣,殺他個全軍覆沒?”左右將士大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