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賀”級的戰列巡洋艦版本。“天城”級的主裝甲帶和防禦甲板裝甲相比於“加賀”級戰列艦都比較薄(這其實也無可厚非,因為原來設計的要求就是戰列巡洋艦)。平賀讓在“天城”級的防禦方式上,一改此前日本戰艦的英式構造,取消了罩在主機艙之上、延伸到舷側水線以下部位的水平裝甲帶,同時將舷側主裝甲帶向內傾斜18度,以在同等厚度下取得更高的抵禦能力。按照平賀讓的設計,“天城”級戰列巡洋艦還將採用他夢寐以求一試的“輪…電”驅動方式,將可達到105000軸馬力、28節的效果。

採用“輪…電”驅動是平賀讓的個人意願,但這一次卻遭到了喜歡採用新設計的藤本喜久雄的反對,而艦政本部出於對“輪…電”驅動的不信任,最終否決了平賀讓的意見,“天城”級仍然將採用傳統的驅動方式。

此時的藤本喜久雄並不知道,他和平賀讓就此結下的樑子所帶來的影響,將伴隨著他的一生。。。。

更多到,地址

id=〃booktexts〃》

(二百二十一)意料之中

不光是在“天城”級戰列巡洋艦的設計方案上,平賀讓和藤本喜久雄矛盾深刻,在新的“紀伊”級戰列艦的設計方案上,二人的竟然也是截然不同。

由於中國海軍在美國訂購的六艘“共和”級戰列艦在英國一經亮相便震驚了日本朝野,日本第二艦隊司令秋山真之因憂懼過度,竟至於嘔血而亡。為了能夠擁有與之對抗的同等級戰艦,日本政府秘密透過了建造“紀伊”級戰列艦的海軍造艦追加預算案。按照日本海軍的要求,“紀伊”級將是一級高速戰列艦,其速度、火力和防護效能要求全面超越“共和”級。

對於在第二次赫爾戈蘭灣海戰和凱爾特海大海戰中表現搶眼的“共和”級戰列艦,藤本喜久雄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蒐集到了他能夠找到的一切關於“共和”級戰列艦的資料,經過綜合分析,藤本喜久雄不得不承認,“共和”級戰列艦的設計極為出色,甚至於可以用“完美”來形容。藤本喜久雄認為,“共和”級戰列艦的設計思路代表了未來的發展方向,日本新建的“天城”級戰列巡洋艦和“紀伊”級高速戰列艦,也應該採用這樣的設計方式。

按照藤本喜久雄的設想,“天城”級戰列巡洋艦和“紀伊”級高速戰列艦都將採用和“共和”級一樣的“前二後一”揹負式三聯裝主炮塔的佈局,搭載9門410毫米50倍徑主炮。而為了節省設計成本和加快建造速度,藤本喜久雄主張“天城”級和“紀伊”級的外形、尺寸、武備、乃至鍋爐和主機,都採用一模一樣的設計,只是“紀伊”級的舷側裝甲由“天城”級的10英寸提高為寸,主水平裝甲由3。75英寸提高到4。625英寸。

藤本喜久雄的設計方案遭到了一向自居於“正統”的平賀讓的堅決反對。為了擁有壓倒性的火力,平賀讓主張“天城”級採用傳統的“英國流”火炮佈置方式,搭載5座雙聯裝410毫米主炮塔,配置方式與“加賀”級相同,但要將45倍徑主炮換為試製中的50倍徑主炮。在“天城”級的設計基礎上,平賀讓將“天城”級的主要部位的裝甲加厚,直接用在了“紀伊”級戰列艦的設計上,也就是將“紀伊”級作為“天城”級的戰列艦版來設計。

藤本喜久雄和平賀讓此時還在那裡爭執不下,此時的他們,並沒有想到,也沒有去想,日本海軍不遺餘力的實施如此龐大的造艦計劃,將會給日本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天津,大沽口海軍基地。

此時,站在炮臺前的劉冠雄,看著停泊在遠處的“光榮”號戰列巡洋艦,一時間心潮起伏,不能自己。

對於那位自己的副手,兩廣巡閱使兼海疆巡閱使的楊朔銘以這樣的方式向自己展示他當初許下的諾言的兌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