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運輸重型武器,這將使盟軍登陸行動變得非常容易。當它受到攻擊尤其魚雷攻擊時,只需要在受傷處注入冷水進行冷凍,即可完成損管作業,因為“冰山航母”是不會沉沒的。不過,它唯一的缺點是航速極慢,時速不到10公里。
“冰山航母”在建造過程中,一直不斷遭受到各種質疑和非議,畢竟這個想法確實極為荒誕,但多數英美海軍高階將領相信這一計劃,並對“冰山航母”的特殊用途充滿期待。在英美兩國科學家的不懈努力下,諸如大型發動機的散熱問題和“粘滯流動”問題(類似於冰川在上百萬噸自重下的自行流動,即冰河現象)都一個接一個的得到了解決。
(六百零五)在那遙遠的地方
現在,“冰山航母”的建造工作已經接近尾聲。
此時的丘吉爾,完全沉浸於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戰艦所帶來的喜悅中,似乎忘記了英國本土正在發生的苦戰。
而羅斯福已經從丘吉爾剛才的話裡,聽出了他的打算。
丘吉爾的想法很簡單:在英國本土已然無法堅守的情況下,將英國政府遷往加拿大,依靠殖民地繼續抵抗。
看到丘吉爾談起“哈巴庫克計劃”的那個興奮勁兒,羅斯福想起了美國的“曼哈頓計劃”,不由得在心裡發出了一聲嘆息。
人類追求“終極武器”的亙古未變,但現在,他對於美國正在進行的終極武器研製計劃,究竟能否成功,而且最終效果如何,心裡還是沒有底。
他現在也不明白,為什麼那種被稱為“鈾”的銀白色金屬,能夠擁有如此神奇而強大的力量。
鈾,原子序數92,銀白色金屬……1789年被德國化學家克拉普羅特發現,並以1781年新發現的天王星命名。1841年法國化學家佩利若用鉀還原四氟化鈾首次製得金屬鈾。鈾主要存在於瀝青鈾礦中,在波希米亞和比屬剛果儲量豐富。化學性質與鐳近似,工業用途不大,主要用於鐘錶的夜光塗面與陶瓷生產……
這是1936年的《不列顛百科全書》裡關於鈾的介紹。
愛因斯坦在1936版百科全書出版前10多年。就論證了“質能轉換”的可能性。雖然他在論文裡並沒有指出如何實現這種轉變,但是以德國為首的歐洲頂級物理學家和化學家都在向這個方向進行探索。1932年,英國科學家查德威克在劍橋大學實驗室用a粒子轟擊鈹元素時發現了一種新的基本粒子,其導師盧瑟福將其命名為中子。1933年9月,正準備從歐洲流亡到美國的匈牙利猶太裔科學家西拉德在倫敦街頭散步時,受《泰晤士報》上刊登的一篇盧瑟福論文的啟發,忽然在腦子裡湧現出鏈式反應的概念,於是立即展開了試驗。
1934年1月,弗雷德裡克?約里奧和伊雷娜?居里夫婦透過用a粒子轟擊鋁元素的方法在法國製造出了人工誘導放射同位素。a粒子是帶正電荷的氦核,它們作為核炮彈的效率取決於其自身攜帶的正電荷的影響。因為原子核周圍帶負電的電子會使其速度放慢,這樣它們在其經過的極短的路程上碰撞一個原子核的機會是微乎其微的。另一方面,如果一個a粒子最終碰撞到原子核,那麼因為兩者都帶正電荷。排斥力也會使這種碰撞效果大為降低。電子的數目和原子核正電荷的數目在較重的元素內要大一些,這也是為什麼用a粒子轟擊重元素無效的原因。
一位年輕的義大利物理學家費米讀到了約里奧?居里夫婦的研究報告後,決定試用中子來轟擊原子核,因為中子不帶電,既不會被電子所吸引,也不會被原子核所排斥。在義大利衛生部(該部向費米提供了1克鐳,當時價值67萬里拉,約合3。4萬美元)的支援下,他用放射性氣體氡(鐳的天然衰變產物)和鈹粉混合在一起,氡衰變時放出的a粒子轟擊鈹使其產生中子。費米按照元素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