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

這一類蘭花與花大色豔的熱帶蘭花大不相同,沒有醒目的豔態,沒有碩大的花、葉,卻具有質樸文靜、淡雅高潔的氣質,故而,又與“梅、竹、菊”並列,合稱“四君子”。

通常以“蘭章”喻詩文之美,以“蘭交”喻友誼之真,也有借蘭來表達純潔的愛情,記得古詩便曾有言:“氣如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尋得幽蘭報知己,一枝聊贈夢瀟湘”。

中國栽培蘭花約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據載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踐已在浙江紹興的諸山種蘭,魏晉以後,蘭花已用於點綴庭院。

古代人們起初是以採集野生蘭花為主,至於人工栽培蘭花,則從宮廷開始,魏晉以後,蘭花從宮廷栽培擴大到士大夫階層的私家園林,並用來點綴庭園,美化環境,正如曹植《秋蘭被長坡》一詩中的描寫。

直至唐代,蘭蕙的栽培才發展到一般庭園和花農培植,唐代大詩人李白,就曾留下詩道:“幽蘭香風遠,蕙草流芳根”等詩句。

宋代則是中國藝蘭史的鼎盛時期,有關蘭藝的書籍及描述眾多,如宋代羅願的《爾雅翼》寫道:“蘭之葉如莎,首春則發。花甚芳香,大抵生於森林之中,微風過之,其香藹然達於外,故曰芝蘭。”

南宋的趙時庚於1233年寫成的《金漳蘭譜》,可以說是中國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蘭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蘭花專著。

全書分三卷五部分,對紫蘭(主要是墨蘭)和白蘭(即素心建蘭)的30多個品種的形態特徵作了簡述,並論及了蘭花的品位。

繼《金漳蘭譜》之後,王貴學又於1247年寫成了《王氏蘭譜》一書,書中對30餘個蘭蕙品種作了詳細的描述。

此外,宋代還有《蘭譜奧法》一書,該書以栽培法描述為主,分為分種法、栽花法、安頓澆灌法、澆水法、種花肥泥法、去除蟻蝨法和雜法等七個部分。

至於吳攢所著的《種藝必用》一書,也對蘭花的栽培作了介紹。

1256年,陳景沂所著的《全芳備祖》對蘭花的記述較為詳細,此書全刻本被收藏於日本皇宮廳庫,1979年日本將影印本送還中國。

在宋代,以蘭花為題材進入國畫的,有如趙孟堅所繪之《春蘭圖》,已被認為是現存最早的蘭花名畫,現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內。

明、清兩代,蘭藝便進入了昌盛時期,隨著蘭花品種的不斷增加,栽培經驗的日益豐富,蘭花栽培已成為大眾觀賞之物。

此時有關描寫蘭花的書籍、畫冊、詩句及印於瓷器及某些工藝品的蘭花圖案數目較多,如明代張應民之《羅籬齋蘭譜》,高濂的《遵生八箋》一書中都有關蘭的記述。

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書.也對蘭花的釋名、品類及其用途都有比較完整的論述。

清代也湧現了不少藝蘭專著,如1805年的《蘭蕙同心錄》,由浙江嘉興人許氏所寫,他嗜蘭成癖,又善畫蘭,具有豐富的藝蘭經驗。

該書分二卷,卷一講述栽蘭知識,卷二描述了蘭花品種的識別和分類方法,全書記載品種57個,並附上由他畫的白描圖。

其它如袁世俊的《蘭言述略》,杜文瀾的《藝蘭四說》,冒襄的《蘭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筆記》,屠用寧的《蘭蕙鏡》,張光照的《興蘭譜略》,嶽梁的《養蘭說》,汪灝的《廣群芳譜》,吳其浚的《植物名實圖考》,晚清歐金策的《嶺海蘭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小七是仙界天宮之人,本應對這類蘭花不識,但她姑姑乃是仙界有名的花神仙子,常時間耳燻目染之下,也就有了一些認識和了解,故而,當與林峰一同進入校內,瞧得這地上蘭花時,不禁訝異出聲道:“呀,這不是蘭花嗎?怎麼跑到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