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一帶。

所以,衛國就沿用了不少殷商禮節,自然也包括殉人在內。而衛國所轄的領地上至今仍然有不少殷商遺民,“商人”這一職業的稱呼,本來就是失去貴族身份後,被舉族遷徙的殷商後人不得已從事貨賣職業,方才得名的。

最初,周朝實行“工商食官”的政策,受制於宗周禮法,商人們是沒有人身自由的。直到平王東遷後,天下大亂,王綱不振,工商食官制度初步瓦解,這才出現了單獨的行商,如鄭國著名的販牛商弦高。

而行商們為了降低降低風險,慢慢開始團體合作,就形成了衛國濮陽、曹國陶邑等地的商行。而那些單打獨鬥並最終壯大的投機者,則成了齊國和鄭國兩地依附於卿大夫們的巨賈,他們專漁鹽、丹砂、銅錫之利,其中有些人甚至富可敵邦。

所以,受殷商遺俗影響,衛國也是個殉葬風俗盛行的國家,而衛國商人中,就有不少專門販賣隸臣妾給貴族作為陪葬的。

對於這條“止從死”法令,館舍裡的幾名奴隸商擔心自己的生意自此受到影響,便痛心疾首地反對。

然而有一個年輕的後生卻當著他們的面,對趙氏君子此舉拍手叫好。

那年輕商人名叫端木賜,來自曾經出過幾個下大夫,但如今早已家道中落的端木家族。他名賜,字子貢,這字還是他在魯國拜的夫子幫取的。

奴隸商們驚詫之餘,便痛斥端木賜作為衛國人,同是館舍行商,卻胳膊肘向外拐。

然而端木賜雖然年輕,卻絲毫不讓,他據理力爭道:“靠販賣殉奴斂財,就等同於持劍殺人,卻說殺人的是劍,不是我;汝輩非我同道,所行不義,如同仇寇,小子可鳴鼓而攻之!”

有商人反駁說,只有在生意維持不下去時,他們才迫不得已販賣殉奴,你端木賜就能保證,以後永遠不會做這方面的貿易麼?

端木賜拍案而起:“夫子說過,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眾人一一上陣,卻全部被巧言善辯的端木賜一通搶白,統統敗下陣來。

端木賜最後當眾說下了豪言:“賜雖然魯鈍而愛財,卻從不取不義之財,不行無義之道!我行商只憑借仁義信禮四字,他日定然富可敵國,結駟千乘,能與諸侯分庭抗禮,勝卻你們千倍萬倍!”

對此,商人們嗤之以鼻,大肆加以嘲笑,雖然他們賺取錢帛的能力還真比不上端木賜。此次來晉國,衛商統統虧損,唯獨端木賜估計對了此地因為天氣原因可能缺乏的貨物,讓端木家小賺一筆。

端木賜隨後盛讚趙氏君子此舉符合聖人之仁道,不僅應該在趙氏領地裡推行,而且還應該在全天下推廣,到時候,才能建設真正的王道樂土。

奴隸商們對端木賜一向喜歡宣揚他那位魯國夫子仁義之道的做派早已見怪不怪,卻偏生說不過他,只能氣哼哼地作罷。

事實上,對於從不久居一處的行商來說,趙氏的法令只是件無關緊要的事情。既然趙氏不讓殉,那就跑別家領地和邦國賣去,天下之大,公卿大夫每年都會死上十幾個,難道還會有價無市?

端木賜的理念沒有獲得其他人的共鳴,他失望之餘,也開始默默在簡牘上記錄下這件事情,他覺得,身在魯國的夫子,一定會贊同那位趙氏君子的做法。

不過很快,這件事情就被眾人淡忘了,因為有更讓人震驚的訊息傳來。

最初是冬至日那天,宋國的使者,大司城樂祁在大朝會上遭到了晉侯逮捕,至今仍囚於虒祁宮中,尚未放出。

更有甚者,有人傳言親眼看見晉卿趙氏一度曾集結兵力於下宮,準備和範、中行兩家火併,最終卻偃旗息鼓了。

行商們聽說後,不由得長出了一口氣,慶幸還好沒打起來,經商碰上戰爭,一旦捲了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