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十八回:沙場並肩同戰遼,二楊奮威顯鋒芒(1)

話說楊銘隨同楊延昭一路北上,來到遂州,這裡是楊延昭的防地,這時遼國將要舉大兵南下的訊息遭遇人人皆知,邊境的百姓紛紛遷徙,一路上不時可見成群結隊南遷的百姓,楊銘在馬上看到此情景,不禁連連長嘆,楊延昭也嘆道:“兩國之間的戰爭,最受到傷害的是老百姓。”又行了一程,來到遂城,到了楊延昭所在的軍營,楊延昭的部下出來迎接,楊延昭先向他們介紹了楊銘,又向楊銘一一介紹他們,楊延昭手下有嶽勝、孟良、焦贊三員副將,他們個個都武藝過人,精通馬戰,又有潘涵、鮑澤、岑煦等數員裨將。嶽勝等人聽楊延昭說了楊銘的俠義和武藝,也是個個歡喜。當晚軍中設宴,眾人歡飲,也算是為楊銘接風洗塵,當然每個人都知道遼軍將至,誰都不敢醉飲。

宴畢,楊銘問道:“大哥,遼兵這次南下有多少人馬?到哪了?”楊延昭把語氣一轉,道:“據細作得報,遼軍此次軍馬不下二三十萬,以蕭撻凜和蕭觀音奴為先鋒,遼國皇帝和遼國太后此次都親征,聲勢浩大,看來他們是想吞併我大宋,他們的先鋒部隊預計五天後便到。”楊銘憤憤的道:“早來最好,早些受死。”楊延昭一怔,他看了看楊銘,問道:“賢弟,你平時使什麼兵器?”楊銘道:“我有家傳寶刀一把,名曰冷月。”說罷拿出寶刀,楊延昭看後讚道:“真是把好刀。只是兩軍對陣,雙方將領都為馬戰,你這把刀雖好,卻只適合步戰,這樣吧,你先用我的長槍吧。”楊銘急道:“大哥乃軍中主將,小弟豈敢用你的兵器。”楊延昭道:“既然如此,我就叫軍中工匠照我使的長槍打造一把給你用吧。”說完喚人扛過一柄長槍來,只見此槍長一丈餘,槍頭寒光閃閃,扎一把紅纓,槍柄刻有細紋,楊銘不禁讚道:“好槍!”楊延昭道:“這是我平時上戰場所用的‘素纓蘸金槍’,乃家父所傳,它一直隨我奔襲沙場,殺死不少敵將。”於是叫軍中工匠打造一把與楊延昭一樣的長槍,又為楊銘量身置辦一身盔甲,為他配了一匹白馬。次日二人登上北城門,但見遠處一片遼闊,樹木排排直立,此時正值三秋九月,天高雲淡,楊銘看著遠處大片山川,不禁感慨道:“北地的燕雲十六州,本是我中國領土,如今卻為遼人所有。”楊延昭亦嘆道:“不滅遼人,何意收回這十六州,家父當年慘死北國,此仇不能不報。”當年陳家谷一戰,楊業中了遼人埋伏,內無糧草,外無援兵,最後身受重傷,力竭被擒,慘死遼地,使多少天下英雄為之揮淚。楊延昭指著城外的那片樹木道:“這些樹都是將士們往年所值,遼軍的騎兵最為厲害,進退極快,因此我們種這些樹以緩騎兵之勢。”楊銘點點頭道:“原來如此。”楊延昭道:“兄弟,我已經安排好城防,這兩日你好好練練馬上功夫。”楊銘道:“大哥說的是,戰場上廝殺不同於江湖上比拼,我這就練練。”於是楊延昭帶他到一空曠處練習騎術,楊銘本身會武功,又天生聰明,一學就會,因此不一會就領悟道騎術的精要,楊延昭又教了他幾路槍法,楊銘也很快學會,楊延昭笑道:“賢弟果然是武藝過人,真是佩服。”楊銘謙道:“兄長的槍法是天下無敵,小弟能學一兩式,真是有幸。”兩人又說了幾句,回軍營去了,此後楊銘又練了三天的馬戰和槍法,基本上掌握了馬戰的要領。第五天,探馬來報:遼軍以蕭撻凜為先鋒,率騎兵步兵各一萬,在離城八十里外下寨了。楊延昭正和手下將校商議軍情,聽到這訊息,楊延昭拍案叫道:“來得正好,我早就等不及了,趕緊聚集眾人,排兵佈陣。”

☆、第十八回:沙場並肩同戰遼,二楊奮威顯鋒芒(2)

遂城外,遠處煙塵滾滾,人嚷馬嘶,遼軍先鋒部隊已經抵達,城下宋軍早已嚴陣以待,當下北兵南向,南兵北向。宋軍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