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史慈想也不想就要人帶尹氏上來,便鬆了一口氣,管寧看在眼裡,好奇道:“高大人似乎有什麼心事得到了解脫。”
高堂隆聞言不好意思的看了太史慈一眼。然後才道:“最近長安城中有流言說司空大人是英雄難過美人關,把吳懿的妹子弄進府中是為了金屋藏嬌,所以屬下很緊張,這才忙著要處理這女子。”
太史慈聞言啞然失笑道:“虧他們編得出來,不過高堂隆你也懷疑了,看來這三人成虎的事情乃是人的通病呀。”高堂隆有點尷尬,管寧卻肅容道:“主上不必放在心上。所謂清者自清,謠言止於智者,當然身為上位者也要避一些嫌疑才好。吳懿的妹子那般美貌,主上把她接到府上雖然是出於好意。但是在外人看來就有點疑神疑鬼起來。”
()免費電子書下載
太史慈聞言肅容道:“管寧兄你說的有道理。這件事情的確是我有欠考慮了。”管寧點了點頭,看像高堂隆溫笑道:“高兄也要吸取教訓。法度這種事情在於公正,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是我青州的法度,也許因為天子身份特殊,對於犯錯天子的懲罰有其他的替代方式,但是犯錯就要責任的觀念必須要深入人心,今天你這麼做表面上是關心則亂,其實確實在心中弱犯法度。把青州的法度弱勢化,若是如此。你高堂隆又怎麼能在今後的工作中秉公執法,在你地心中已經有了特權在,我青州的法度將來要走向何方?君子防患於未然,這件事情你當引以為戒。〃高堂隆聽得連臉色變,最後凜然受命道:“一席話驚醒夢中人,高堂隆知錯了。”
太史慈看著管寧,心中高興看來這個管寧並沒有因為自己即將要登上大寶而沒有絲毫的變化,這個管寧還是那個把自己當成是可以配五德的君子,沒有把自己神話。這一點令太史慈十分高興不可否認;在這時代;中國皇權高度集中對國家地統治是有好處地;但是什麼事情都有一個限度;中國的封建王朝有地時候為了完善中央集權;未免矯枉過正;而且十分短視;皇權是特權實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這種特權到底能夠受到何種程度的制約卻決定了一個王朝的興衰;皇權不集中;天下要打亂;皇權集中之後不制約;天下一樣要大亂;這就是孔子所謂的〃過猶不及〃的道理。歷朝歷代,雖然君王們都把孔子的學說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但是他們卻偏偏斷章取義,把孔子學說中的大前提給忽略掉,把一些最基本地治國的至理名言廢除掉,就比如說秦始皇是明目張膽地焚書坑儒,秦始皇不明白,人世間萬事萬物都可以統一標準,但是思想卻不能完全統一,因為那會造成思想的僵化,統一思想就是一言堂,一言堂就是絕對的專制,而絕對的專制必然導致國家秩序的混亂,只不過秦始皇是明目張膽的這麼幹罷了,到了漢武帝則陰險得多。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表面上是尊重儒家思想;其實卻是在違背儒家思想;〃獨尊〃本身就是過火的行為;關於為政之道;孔子早就說過〃過猶不及〃;事情已經做過火了;本身就不是中庸之道;還讀什麼儒術啊;即便是儒術;那也不是孔子的儒術;那是被漢武帝篡改過的儒術了。到這時代這麼久,太史慈時時刻刻和管寧這等經學大家在一起,對於儒家思想的認識早就不是那般淺薄了,透過學習,太史慈早就知道其實儒家思想是一種學習性極強的學問,真正的儒家思想只談一些基本的道理,並不制定死硬的條條框框,而且孔子本身就是一位改革家,他雖然總是說要恢復先王之禮,但是孔子制定的禮其實是切合實際的,並不保守,所以孔子活著的時候並不受歡迎,死了之後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