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的各大碼頭去,交給丐幫。這樣,整個“走出去”的計劃,就算完成。

之所以雷曉飛要讓各大門派把收貨的區域和種類分清,只要是防止門派之間發生紛爭,而且這樣也便於落實責任,以達到分工合作,提高效率的目的。

巴蜀因為山多,以致山貨充足。巴蜀陸上的各大門派所在地的附近都有山,而且,那時的原始生態保持得好,當時的人也不像雷曉飛後世的人一樣,能入口的都祭了“五臟廟”,再加上巴蜀各地的各種山貨和特產都不少,所以,每個門派都應該能從駐地附近收購到不少貨物。

雷曉飛相信,單是這個“走出去”的計劃,就不但讓巴蜀的許多民眾得益,也讓“山派”、“水派”增添不少收益。這一點,從商議中的眾人那喜上眉梢的神情,已可見一斑。

第396章武裝構思

“走出去”的計劃實施後,雷曉飛的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要成立巴蜀地區的武裝力量。

在當時有巴蜀,因為一直沒有受到朝廷的集中統治,所以就沒有朝廷駐軍。而且,一直都是多方治理的格局,也讓治理的各方,相互制衡,發展不了武裝力量。雷曉飛早段時間組建的聯防隊,算是當地的第一支武裝力量了。

沒有武裝力量支撐的統治,哪能算得上是統治?特別是在這強拳就是真理的當代,沒有武裝力量的統治者,與無牙老虎沒有太大的分別。這也是巴蜀地區亂,土匪、山賊當道的根源之一。

當然,土匪、山賊多,還有一個重大的根源,就是這裡的經濟不景氣,艱難生活,迫得一部分過不下去的良民,也不得不落草,擴充了黑道的隊伍。現在,經過聯盟治理的多項改革後,民眾的生活已經開始逐漸好轉,那些迫不得已落草的人,也開始一一脫離匪窩。

有了奔好日子的機會,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會擔著罵名去當寇。但卻也還有一小部分好吃懶做或窮兇極惡、鋌而走險的人,總會站在社會的對立面,這是在哪個朝代都會存在的,區別只是盛世少,亂世多而已。

對付這部分的匪徒,就要有武裝的力量去鎮壓,有法律法規去制裁。現在,雷曉飛擬定的巴蜀的第一套法律法規已經出了臺,雖然這一套法規還在完善,但起碼已經起到了法治的作用,剩下的功夫,就是要成立武裝,完善整個司法流程。

雷曉飛設想中的巴蜀地區現今階段的武裝模式,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正式的專業武裝,這部分的武裝,不但要擔起巴蜀地區的治安責任,還要擔負防暴、剿匪、應付各種武力糾紛等等職責。雷曉飛考慮到巴蜀現有的匪類較多,而巴蜀這個地區又有小數民族眾多的特殊性,所以準備把這部分的武裝力量,在聯防隊的基礎上,增添到一支有四千人左右的隊伍,這支隊伍,就是以後巴蜀的正規軍隊。第二部分是業餘的武裝隊伍,這部分的武裝,雷曉飛準備參考前世的民兵模式組建。還是考慮到匪類眾多的原因,雷曉飛準備把這部分的武裝,直接建到最基層,讓每一條村,每一個墟,都有自己的業餘武裝,這些業餘武裝的成員,平日也參與勞動,不同的是他們要經受集訓,在關鍵時候,能擔負起保衛家園的責任。

雷曉飛還透過假想的突發事件,來構想了這兩部分武裝之間的溝通、聯防方式,比如當大股匪徒入侵一條村,村裡的武裝不足抵擋時,就以號角為警報,召附近村莊的武裝力量支援,還要以烽火為號,讓專業武裝前往支援。又比如,如果有一日,匪徒真的敢動青城,那青城的武裝隊伍就會在青城的四方燃起烽火,讓四方的業餘武裝隊伍馬上馳援,並透過號角的傳訊,互通敵情,設法內外夾攻,擊潰或消滅敵人。

雷曉飛知道,如果自己的這個聯防模式做得成功,那麼巴蜀的大部分地區,就能歌舞昇平,所以這幾天,雷曉飛把自己關在了“望江樓”那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