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都是新兵,有戰鬥力的老兵,不足萬人。指望這些部隊在哈爾濱附近打出一個局面根本不可能。

宋哲武深思熟慮後,命令韓光第以宋希曾山林警備隊和特戰部隊為基礎,組建遊擊支隊,羅虎任支隊司令、宋希曾、李大海為副司令,李濟川為參謀長,秘密前往牡丹江、密山、佳木斯、綏化、海倫等地設立營地,發展部隊,準備和關東軍打游擊戰。

宋哲武這是在部署關東軍佔領東北大部分地區後的善後工作。他的目的是,由有山林作戰經驗的宋希曾、李大海這樣的人組建小股部隊,仿效後來的義勇軍和抗聯,對敵後方實施打擊,同時也為日後收復東北打下基礎。

命令韓光第和王鐵漢挑選有經驗的老兵組建江南縱隊,率部秘密西移,準備在雙城迎擊關東軍東犯。

命令王德率東抗其餘部隊北上,到五叉溝整編。

於大頭偽軍進攻失敗,本莊繁自然是一清二楚。偽軍要是能獨立佔領哈爾濱,本莊繁當然是求之不得,但是如果偽軍進展不利,日本人也毫不忌諱自己跳出來赤膊上陣進攻哈爾濱。偽軍攻擊哈爾濱受挫之後,本莊繁馬上開始組織兵力,準備進攻哈爾濱。

本莊繁下達了向哈爾濱進軍的命令,要求第3旅團長長谷部少將指揮步兵第4聯隊,野炮兵第8聯隊第一大隊,配屬戰車兩輛開向哈爾濱。同時命令駐瀋陽的第29聯隊準備出動。

關東軍要進佔哈爾濱,首先要佔領雙城。

雙城,也叫雙城堡。一聽這個名字就知道,這裡有兩個城,不過,那都是老皇曆了。金代時,這裡確實有兩個城堡,不過早就湮沒掉了。直到清朝嘉靖年間,這裡才重新設立城池,於是就拿這兩座廢棄的城堡取名,叫做雙城。

雙城才真正興隆起來,還是在中東鐵路建成後。

俗話說,火車一響,黃金萬兩。交通便利了,過往商賈多了,雙城也就熱鬧起來了。而交通便利,軍事上的價值也就顯現出來了。

雙城,離哈爾濱很近,也就50公里路,坐火車一眨眼就到。雙城因此成了名副其實的哈爾濱南大門。既然雙城是大門,那麼自然少不了看大門的。此時,雙城正駐紮著吉林東北軍的22旅。關東軍如果想沿著中東鐵路坐火車從長春到哈爾濱,那麼雙城就是必經之地,就得問22旅答應不答應。

東北軍獨立22旅,是吉林三個國防旅之一,裝備比較好。22旅有三個團,661團遠在敦化,663團則駐紮在松花江南面的老哨溝。旅部和662團則駐紮在雙城。

22旅的旅長本來是蘇德臣;可事變一起;這位蘇旅長就把22旅交給662團團長趙毅,自己撒腿跑路了,據說是跑去當了和尚。

趙毅此人,科班出身,畢業於保定軍校第9期的炮兵科,可算得上是保定軍校的關門弟子。

保定軍校,不僅建校在黃埔軍校之前,在中國也是最負盛名的軍校。畢業於名牌學校,又是東北遼寧人,趙毅投入東北軍後自然格外受到重視,中國人歷來講門派,保定軍校的畢業生在東北軍中掌握實權的大有人在,趙毅這個小學弟只要乖巧點,學長們自然也比較關照。趙毅也混得如魚得水。

短短5年,趙毅就從少尉升到了少校,從軍9年他就已經是團長了。

趙毅之所以當上這個旅長,據說是他的前任旅長蘇德臣心存觀望,而趙毅卻要求抗日,結果蘇旅長不孚人心,只好乖乖跑路。不過,讓宋哲武奇怪的是,說歸說,趙團長變成趙旅長後,並沒有打出抗日的大旗,據齊興亞的情報,趙毅那裡反倒是兩邊信使不絕。

而且,趙毅在這段時間內的做法,著實值得商榷。

熙洽還派人送給趙毅三萬五千大洋的軍費,趙毅照收不誤。

9月張作舟、馮佔海誓師抗日,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