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暗中推動一切的不是沙門,而是王猛。

苻雅在幾個月前就上過一道奏表,陳述河西形勢,一旦他的三萬人離開,河西必定大亂。

王猛回信苻雅不必擔心,趁大梁沒有接手前,亂一亂也好,讓牛鬼蛇神們浮出水面,然後一網打盡。

“當年諸葛武侯攻伐南中,七擒七縱,南中蠻族遂對蜀漢死心塌地,為何叔父反其道而行之?”太子李儉執子侄之禮,恭恭敬敬。

“此一時彼一時也,後漢魏晉,涼州叛亂不斷,欲治此地,當用猛藥,大梁的國力不允許懷柔之策,而且涼州不同於南中,連線西域、草原、高原,諸胡來來往往,遷徙不斷,互相吞併,懷柔之策難以施行。”王猛耐心的解釋道。

單從他儒雅的外表,絕看不出是如此心狠手辣之人。

但李儉知道,正是這位的大刀闊斧,一舉解決了關東豪強,從而奠定了大梁強盛的基礎。

朝廷將王猛的功勳排在第一時,很多人私下議論紛紛,認為常煒應該功居第一,但李儉知道,大梁最難最硬的骨頭,都是王猛啃下來的。

“既然如此,叔父為何遲遲不進兵?”李儉問題一個接著一個。

洛陽的玄甲軍和黑雲驍騎三日前已經進入長安,王猛沒有任何出兵的意思,還下令苻雅固守姑臧,慕容垂屯兵金城。

王猛哈哈一笑,“何必著急,讓涼州各方勢力想清楚,而且涼州士族豪強至今都沒有動靜,他們不急,我們何必著急?”

“叔父這是逼士族豪強們屈服?”李儉恍然大悟。

不過王猛的心思要比這更遠更深,也更狠,他在等士族豪強們站隊。

涼州士族豪強樹大根深,同樣需要梳理一番。

此番叛亂,他們不參與也不協從朝廷鎮壓,就能看出他們的心思。

無論哪一方贏了,他們都不吃虧,將來都要依靠他們治理涼州。

別看涼州羌胡們鬧的兇,卻沒一個攻打他們的,反而極盡所能的拉攏。

可惜他們遇上的是王猛。

“涼州士族孤懸西垂數十年,與中原離心離德,仍心繫晉室,此次叛亂,亦可看成是涼州士族在向朝廷示威。”王猛為李儉分析涼州形勢,以及繁雜的各種勢力之間的關聯。

不正面響應朝廷平叛,其實就是在支援叛亂。

上一次苻雅與他們談,士族想要的,苻雅給不了,所以也就不了了之,繼續觀望。

李儉聽的歎為觀止,“未想一場大戰,牽涉如此之廣,各方心思如此之多。”

“治國用兵,千頭萬緒,忽略其中一處,有可能數萬將士死於非命,數百萬百姓種出的糧食付之一炬,兵法有云,未慮勝,先慮敗。此戰若敗,殿下可知後果?”

“還望叔父解惑。”

“兵者,國之大事也,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此戰若敗,國威不存,那些畏懼大梁的夷狄,也會起兵對抗朝廷,後漢羌胡之亂,便會重現,大梁需要耗費更多的錢糧與將士,平息此地,從而分散了精力,十年內,無力討伐代國和江東,看似烈火烹油之勢,反而危機四伏。”

一向好戰的王猛,居然規勸李儉慎戰起來,也算用心良苦。

一個好戰的皇帝並不是什麼好事。

大梁已經出了一個,不需要第二個,接任的君主需要休養生息。

而且好戰與善戰相距十萬八千里。

未經戰陣,輕言戰爭者,貽害無窮。

慎戰也不是不戰、畏戰。

“侄兒銘記叔父教誨。”

“啟稟都督,拓跋孤兩萬騎已至居延澤!”門外房曠輕聲道。

王猛道:“吐谷渾的援軍來了沒有?”

“吐谷渾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