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他劍法全貌,逐漸放緩攻勢,待他進襲,但見衛思函意守氣海,運劍如風,眼前一片青光交錯,恍若萬道流星迴旋飛繞,實有鬼神莫測之機,嘖嘖讚道:“妙哉,林非凡當年亦不過如此。”

話聲甫畢,盤起一腿凌空飛踢而出,直掃衛思函雙肩。

衛思函正全神貫注的應對龍抓手,哪有餘暇分心抵擋,萬般無奈下唯有撤劍退避,暫且逼其鋒芒。

曉塵一擊不中,右腿著地急旋,身子硬生生反轉回來,那踢出之腿順勢一踏,飛身如箭直追衛思函,兩人一進一退,倏忽即過,眼力差些的幾乎都分辨不清倒底誰是誰了。

衛思函是個善於抓住機會,反敗為勝的高手,見曉塵尾隨而至,心中妙計暗生,猛然一聲厲吼,躍起丈許,寶劍鋒芒遽盛,化作虛虛實實的無數道劍氣光影,以排山倒海的姿態狂罩過去,真個無孔不入,變幻萬千。

“星星漫天,來得好。”

曉塵微微一笑,神色如常,揚手一掌平平推出,這招看似普通,但掌到中途,忽然微微搖晃,登時一掌變兩掌,兩掌變四掌,四掌變八掌。

“大慈大悲千葉手!”

衛思函大驚失色,知道只須遲得頃刻,對手便八掌變十六掌,進而幻化為三十二掌,任他劍法再精也無法化解,於是咬咬牙將全身功力貫注劍尖,拼著在他掌勢轉換前分出勝負。

第八章 呼之欲出

獨孤宇雄軀劇震,瞬間陷入思潮翻湧的漩渦。

四十年前,時任中原武林盟盟主的天極教創教始祖趙匡胤於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大宋,隨後滅荊南、平後蜀、降南漢、收南唐,使北宋成為雄踞一方的強大帝國,太宗皇帝趙光義繼位後,承接乃兄遺志,先後降伏閩南、吳越、北漢,完成一統中華的豐功偉業。

然而,就在趙式兄弟忙於開疆闢土、蕩平五代十國的亂世時,中原武林卻暗中醞釀著一場驚天動地的劇變,趙匡胤乃人中之龍,焉能不知,無奈忙於國事,難以分身,於是趁著率領文物百官前往南嶽衡山祭天之際親自拜訪昔日故友訪獨孤宇(注意:是拜訪不是召見)邀他出面執掌中原武林。起初獨孤宇一力推辭,直呈自己素性閒散,不願為世俗功名所累,直到趙匡胤伏地頓首(論輩分獨孤宇較趙匡胤為長,且曾數次救他性命,故趙匡胤雖已登位稱帝仍對獨孤宇禮敬有加)說出“獨孤不出,如蒼生何”的言語時,他才欣然應允。趙光義兵徵北漢時,預料中原武林必有動盪,亦親自作書懇求獨孤宇統領群豪,信中寫得同樣是“獨孤不出,如蒼生何”如今曉塵同樣以這八字相邀,豈容獨孤宇拒絕。

“非凡,今日儀式由我親自主持。”

獨孤宇雙目精芒大盛,脊挺肩張,顯現出一代宗師的堅凝氣魄,朗聲道,“煩請大師回稟曉塵方丈,獨孤宇重出江湖,不日親率衡山派弟子趕赴少林。”

“盟主高義,武林幸甚,家國幸甚!”

饒是曉塵修佛數十載,早將心性修養磨礪寵辱不驚,聞言亦熱血沸騰,淚如泉湧。

“岳父……”

林非凡猶待阻止。

獨孤宇揮斷,取下掛在牆角的巨厥劍,肅容道:“老夫一日未死,修羅教、絕殺一日休想入主中原!”

李良斌的靈堂設在衡山派大殿,左右兩側高掛輓聯,左書“忠魂不泯熱血一腔化春雨”右書“大義凜然壯志千秋泣鬼神”正中懸著個大大的“奠”字,顯得肅穆莊嚴。供桌上擺著“衡山派護法弟子李良斌之位”的靈牌和菜餚果品之類的祭物,兩旁香燭高燒,祭幛多置。

自獨孤宇而下,衡山派眾人俱身著孝服,垂首肅立。

儀式尚未開始,焦偉華、陸巖、王超、李哲等已哭得泣不成聲。

獨孤宇緩步走到長明燈前,開始宣讀祭文“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