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方面趨於同質的廣大階層群體;村上泰亮:《新中間大肖螘r代》,中央公論社,1987。今田的“中間分眾”的意思則是:“中間大眾分解了,細化為從社會參與、志願活動中尋找生存方式的人、將休閒作為生活意義所在的人、從消費中尋求自我認同的人等等,無法再保持均一的生活方式。”今田高俊,同前引書,2000,第32頁。 今田認為,後現代社會重在消費而不是重在生產,人們為差別動機(distinction�motive)或差異動機(difference�motive)所驅使,旨在追求更有意義的生活。高坂健次主編《當代日本社會分層》,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第26~27頁。這種注重生活質量的“差異”動機成為我們理解今日階層問題的關鍵。現代大眾消費社會中,這種“差異”動機的日益普遍化,使得階級階層的傳統定義標準發生改變,除收入、職業等客觀界定指標,休閒生活方式亦成為重要的評判標準。對於原本就視休閒為地位標籤的中產階層而言,休閒生活的區分意識愈加得到強化,與此同時,傳統的中產階層結構邊界逐漸模糊,中產階層的自我認同也越來越難以依賴某種特定的職業身份或收入標準,而泛化成某種價值標準化的象徵性媒介,某種生活意識上的共享可能性。
。。
中產階層的崛起與休閒話語的流行(1)
以上對西方中產階層休閒生活理論特徵的回顧,為我們解讀今日中國的中產階層閒暇生活提供了參照。從中產階層的產生淵源、發展歷程與休閒生活的關係來看,中產階層與休閒標籤之間似乎存在著結構性的深層關聯。但是,我們可否直接藉助西方中產階層休閒理論來建構中國的個案,剖析中國目前形成當中的中產階層閒暇生活圖景?中國中產階層休閒行為的特徵與中國社會的總體系統有何關聯?在休閒生活選擇中,中產階層的成員如何實行自身的“社會定位”、又如何在此過程中展開“策略行為”並進一步將“區域化”的情境行動伸延到更廣袤的社會時空?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們應先了解中國中產階層產生與發展的特殊背景,釐清“休閒”在當代中國社會的真實含義。
歷史與轉型
對中國社會來說,“中產階級”、“中產階層”的字樣幾乎一直闕如。雖然對於處於王權與平民中介的力量,如“庶族地主”等擁有強大經濟實力的地主階級、與傳統社會政治結構需要相適應的“士階層”等等,學術界已廣有注目與研究,參見陳建遠主編《中國社會——原型與演化》,遼寧人民出版社,1988,第143~150頁。認為他們是高高在上的少數官吏與處於農業社會底層的眾多農民之間的“中間階層”,周榮德:《中國社會的階層與流動——一個社群中士紳身份的研究》,學林出版社,2000,該書導言撰寫者魏廉·洛艾·華納(W� Lloyd Warner)之語。但“中產階層”這個產生於西方社會學理論的概念,從其誕生伊始,關注的內容似乎只是西方近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結構變遷。即便是40年代接受了純粹西方社會人類學的訓練、從“士紳”角度考察中國社會階層與流動狀況的周榮德,儘管對士紳在國家與社會空間中的功能及其流動的機制做出了細膩翔實的分析,並且也寫下了視士紳為“老百姓與政府之間的媒介”的語句,但他顯然並未奢望這一階層有朝一日會涵蓋社會的主體人群,成為普通民眾奮鬥的目標。在周榮德眼中,士紳們還是帶著些許克里斯瑪魅力的精英,在研究著作的開篇,他就明確指出:“士紳是一種統治階級。”周榮德:《中國社會的階層與流動——一個社群中士紳身份的研究》,學林出版社,2000,第1頁。
因此某種角度說來,現在中國的中產階層基本上是第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