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民眾的反日情緒,為即將展開的軍事行動作鋪墊。

起先,福建方面都是利用走私販、漁民和一些主動到大陸來參加抗日的愛國志士進行地下工作,隨著人員來往的逐漸增多,開始向社會的各個階層滲透,而日本人此時大力推出的改用日本姓名的運動更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把很多搖擺不定的中間派推到了大陸這邊。

面對如此喜人的形勢,高飛隨即開始進行登陸臺灣的軍事部署:首先,派出大量的精幹小分隊深入島內,在日軍重點佈防的地區潛伏下來,準備迎接大軍登陸:其次,命令諜報人員用日幣假鈔收購糧食,在阿里山地區設立秘密倉庫,作為戰略物資儲備起來。

再次,從國土防衛司令部下屬的備部隊當中挑選福建本地士兵組成臺灣軍團,在福州的訓練基地集中訓練,為了提高官兵們對臺灣的認識,高飛特意讓工兵部隊在訓練基地按照5:1的比例修建了登陸地點灘頭的模型,由攻擊部隊反覆演練,直到爛熟於胸。

最後,對從美國買回來的幾艘退役登陸艇全面整修,作為運輸重型裝備和士兵的工具。

而為了彌補運力不足上的缺點,馬尾船廠生產的快艇也全面改裝,增加了裝甲和武器,另外,還以安全檢查為名,對沿海備港口的商船和貨輪進行了認真的評估,準備在戰時徵用部分可用的船隻!

(未完待續)

第四百七十七章 邊境

就在中國戰場陷入短暫和平,日本全力投入“諾門坎”前線的時候,野心勃勃的希特勒和心懷鬼胎的斯大林指示各自的代表在莫斯科正式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和《附屬秘密議定書》,結威軍事政治同盟,準備一起瓜分波蘭。

本來,希特勒和日本結成的**產同盟,原本就是要聯合日本共同對付**控制下的蘇聯,可是希特勒一轉身就把這個同盟破壞掉,反而和蘇聯打得火熱,使日本政府和軍界普遍感到被出賣了,最後,怒不可遏的日本政府命令駐德大使以此條約違反《日德防共協定秘密附屬協定》

為由,向德國政府提出了強烈抗議。

然而,已經鐵了心要把日本甩開的希特勒怎麼會在乎軟弱無力的抗議呢,遭受羞辱的日本政府和軍部就把矛頭對準了一直主張與德國結盟的平沼首相。由於受到國內政治勢力的猛烈抨擊,8月29日,平沼被迫宣佈辭職,他在辭職宣告中痛悔莫及地宣稱:歐洲形勢複雜離奇,我國以往的政策到此為止,本人辭職下臺,日本帝國需要新的首相新的內閣,另行制定新的外交政策。

日本統帥部認為,希特勒之所以毫不猶豫地拋棄日本,選擇了蘇聯,就是因為斯大林認為蘇聯更有實力,如果“皇軍”能夠在諾門坎地區擊敗蘇聯軍隊,展示日本的實力,就能夠有力地回擊希特勒,讓他為拋棄日本而感到後悔,於是日本關東軍迅速集結大量兵力,準備徹底擊潰對面的蘇蒙聯軍。

1939年8月4日,日本陸軍省部發布命令,從關東軍抽調精銳部隊組成第6軍,專門負責諾門坎方面作戰。而蘇聯方面也毫不示弱地向‘諾門坎’地區集結,在八月初就達到了三個狙擊師,七個坦克旅和兩個炮兵團的兵力,另外在防線縱深還有五個步兵師和大批飛機作為預備隊。

8月23日,關東軍第6軍以七個大隊的兵力,從蘇軍左側翼迂迴進攻,結果鑽進了蘇軍的口袋,向來以悍勇著稱的日本陸軍精銳,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被蘇軍的坦克群輪番衝擊炮轟,日軍中所有指揮官均相繼戰死,部隊被全殲。

隨後,日軍雖然也竭力發動攻勢,但是在蘇聯軍隊優勢的機械化部隊面前,沒有討到任何便宜,反而又損失了不少兵力,日軍無力再發動進攻,轉而採取守勢。

就在日本統帥部對‘諾門坎7局勢一籌莫展,不知如何收場的時候,